具体技术细节
[0007] 在上述传统的连接器结构中,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过操作以使解锁机构作用的解除操作部。然而,例如,在将该连接器结构应用于密集地布置各种构件的地方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解除操作部被另一构件(例如,线束)覆盖的情况。尽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操作解除操作部,但是需要在绕过另一个构件的同时进行操作。因此,难以提高解除由锁定机构实现的接合的工作效率。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即使在连接器结构周围存在另一个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嵌合状态。
[0009]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以下项目(1)和(2):
[00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彼此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0011]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外壳体;内壳体,由所述外壳体支撑,以允许所述内壳体沿嵌合方向移位;和弹性构件,用于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内推动所述内壳体;
[0012]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配对壳体,在嵌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同时所述弹性构件由于所述内壳体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后移动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产生向前的推动力,和
[0013] 所述外壳体具有:锁定机构,其与所述配对壳体嵌合,以在嵌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时限制所述配对壳体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后移动;第一解锁机构,构造成脱离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位于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不同的位置,并且构造成独立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脱离所述锁定机构。
[0014]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
[0015] 所述锁定机构是具有悬臂形状和与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中的突起部接合的接合部的锁定臂,
[0016] 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具有操作部,设置为所述外壳体的一部分以暴露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并构造成使所述锁定臂沿使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脱离的方向弯曲,以及[0017] 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具有贯穿部,构造成允许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到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的接合位置的连通,通过将解锁工具插入所述贯穿部,以使所述接合部沿使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脱离的方向移动。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项目(1),在连接器结构安装在密集地布置各种构件的位置的示例情况下,即使难以容易地操作第一解锁机构,通过操作位于与第一解锁机构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解锁机构,可以解除锁定机构的接合。此外,当解除锁定机构的接合时,内壳体和配对壳体可以通过弹性构件的推动力容易地彼此分离。这使得即使在连接器结构周围存在另一个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比传统连接器结构更可靠地解除嵌合状态。
[001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项目(2),由于穿过第一连接器的外壳体形成贯穿部作为第二解锁机构,因此对应壳体的突起部与锁定臂(接合部)之间的接合通过贯穿部插入解锁工具而解除。因此,与外壳体设置有具有复杂结构的第二解锁机构的情况相比,第二解锁机构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因此,连接器结构可以小型化。
[0020]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即使在连接器结构周围存在另一个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嵌合状态。
[0021] 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方面。如果参考附图阅读以下描述,则将使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更清楚。
法律保护范围
涉及权利要求数量2:其中独权1项,从权-1项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彼此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外壳体;内壳体,由所述外壳体支撑,以允许所述内壳体沿嵌合方向移位;和弹性构件,用于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前推动所述内壳体,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配对壳体,在嵌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同时所述弹性构件由于所述内壳体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后移动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产生向前的推动力,
所述外壳体具有:锁定机构,其与所述配对壳体接合,以在嵌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时限制所述配对壳体沿所述嵌合方向向后移动;第一解锁机构,构造成脱离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位于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不同的位置,并且构造成独立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脱离所述锁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是具有悬臂形状和与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中的突起部接合的接合部的锁定臂,
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具有操作部,设置为所述外壳体的一部分以暴露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并构造成使所述锁定臂沿使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脱离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具有贯穿部,构造成允许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到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的接合位置的连通,通过将解锁工具插入所述贯穿部,以使所述接合部沿使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接合部脱离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