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充电器检测装置及系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蓄电池充电器测试,通常需要配备AC供电电源、电子负载、DC电源和电压表等较多的配套仪器设备,测试步骤较多,操作较繁锁,需要专门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测试人员方可测试,且,上述测试设备携带不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现有的蓄电池充电器测试,通常需要配备以下设备: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供电电源、电子负载(或电阻等其它负载)、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电源和电压表等,测试时,通过AC供电电源给充电器供电,DC电源接充电器输出端,以提供启动工作电压,电子负载(或电阻等其它负载)给充电器提供适当的负载,测试人员通过电压表测量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从而根据该输出电压判断充电器是否工作正常。
[0046] 但是,这种蓄电池充电器测试方法,需要较多的配套仪器设备,操作繁琐,测试步骤较多,携带不方便,以及需要专门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些都为蓄电池充电器测试带来不便。
[0047] 针对现有的蓄电池充电器测试需要专业人员、测试程序繁琐以及测试设备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充电器检测装置及系统,可以缓解现有的蓄电池充电器测试需要专业人员、测试程序繁琐以及测试设备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且,具有低成本和高精度的优点。
[0048]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0049] 实施例一:
[005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蓄电池充电器的检测。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检测装置包括:开关电源、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负载模块和分压采集模块。
[005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开关电源10、MCU控制单元20、负载模块30和分压采集模块40;其中,负载模块和分压采集模块均与MCU控制单元连接;且,负载模块与分压采集模块并联,分压采集模块的采集端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还用于与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
[00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检测装置,包括:开关电源、MCU控制单元、负载模块和分压采集模块;负载模块和分压采集模块均与MCU控制单元连接;负载模块与分压采集模块并联,且,分压采集模块的采集端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还用于与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用于为MCU控制单元和负载模块提供工作电压,以及给被测充电器提供启动电压;MCU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测试信号,根据测试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负载模块为被测充电器提供负载;分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测充电器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将输出电压发送至MCU控制单元,以使MCU控制单元根据输出电压检测被测充电器,从而可以缓解现有的蓄电池充电器测试需要专业人员、测试程序繁琐以及测试设备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且,该充电器检测装置具有低成本和高检测精度的优点。
[0053] 为了实现上述充电器检测装置的检测功能,上述开关电源包括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其中,第一转换单元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以提供MCU控制单元和负载模块的工作电压;第二转换单元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以提供被测充电器的启动电压。
[0054] 具体地,如图2所示,开关电源的输入端通过L端子和N端子接入市电,经过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的转换处理后,其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以第一电压为5V、第二电压为11V为例说明,其中,第一电压5V分别与MCU控制单元和负载模块连接,用于为MCU控制单元和负载模块提供工作电压,第二电压11V则与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端和分压采集模块的采集端连接,用于为被测充电器提供启动电压,从而实现被测充电器的检测。
[0055] 为了检测被测充电器,测试人员还需发出测试操作,因此,本充电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测试模块,该测试模块与MCU控制单元连接,且,该测试模块包括测试开关,其中,测试开关用于接收测试操作,并根据测试操作生成测试信号,以及将上述测试信号发送至MCU控制单元。
[0056] 如图3所示,上述测试模块包括测试开关S1,其中,测试开关S1的一端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以使第一电压为测试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测试开关S1的另一端则分别通过电阻R1与MCU控制单元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接地。当测试人员按下测试开关S1以使测试开关S1闭合时,测试模块生成测试信号,此时测试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并将该测试信号发送至MCU控制单元。
[0057] 这里MCU控制单元通过与测试模块连接的引脚接收到测试信号后,根据该测试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与负载模块连接的引脚控制负载模块为被测充电器提供负载。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MCU控制单元的第一引脚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以使第一电压为MCU控制单元提供工作电压,MCU控制单元的第二引脚接地,MCU控制单元的第三引脚与测试模块连接,以接收测试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并根据该测试信号生成控制信号,MCU控制单元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则均与负载模块连接,以便于MCU控制单元控制被测充电器提供负载,MCU控制单元的第七引脚则与分压采集模块连接,以便于接收分压采集模块发送的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此外,MCU控制单元的第八引脚还与分压采集模块连接,这里对于MCU控制单元的引脚数量以及具体连接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0058] 进一步的,上述负载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负载单元;且,每个负载单元均设置有负载控制端,每个负载单元通过该负载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MCU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每个负载单元的通断状态,以改变被测充电器的负载。
[0059] 具体地,负载模块包括多个负载单元,且,多个负载单元并联连接,每一个负载单元均通过负载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从而可以通过MCU控制单元控制每个负载单元的通断状态,以改变负载模块为被测充电器提供的负载,进而可以实现被测充电器不同的检测精度。
[0060] 此外,上述每个负载单元均包括负载电阻,以及与该负载电阻串联的开关电路,且,负载控制端设置在开关电路上,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改变开关电路的通断状态,以控制负载电阻的接入状态。
[0061] 具体地,如图5所示,负载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负载单元、第二负载单元和第三负载单元,其中,电阻R5是第一负载单元的负载电阻,电阻R9是第二负载单元的负载电阻,电阻R13则是第三负载单元的负载电阻,且电阻R5、电阻R9和电阻R13均连接有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中分别设置有负载控制端,第一负载单元、第二负载单元和第三负载单元分别通过负载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以及通过负载控制端接收MCU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信号,以使MCU控制单元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状态,从而控制负载电阻的接入状态。
[0062] 上述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其中,负载电阻与场效应管连接,场效应管的控制端与三极管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或者,负载电阻与三极管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与场效应管连接,场效应管的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MCU控制单元还用于通过控制信号分别控制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连接状态,以控制负载电阻的接入状态。
[0063]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仍以负载模块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负载单元为例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负载单元的负载电阻为R5,开关电路中包括场效应管Q1和三极管Q2,具体地,负载电阻R5的一端与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端以及开关电源的第二转换单元连接,负载电阻R5的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控制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漏极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源极则接地,三极管Q2的控制端则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电源的第一转换单元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则与第一负载单元的负载控制端连接,该负载控制端与MCU控制单元连接。因此,开关电源的第一转换单元通过电阻R6给场效应管Q1提供5V的开通电压,此时,MCU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控制三极管Q2的通断状态,从而实现场效应管Q1的通断状态,即实现控制负载电阻R5的接入状态,进而改变负载模块为被测充电器的负载,实现不同的检测精度。
[0064] 这里,负载电阻为R5也可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与场效应管Q1连接,即改变场效应管Q1和三极管Q2的位置,这种电路也可以实现MCU控制单元控制负载电阻的接入状态,具体电路连接,参照上述负载电阻R5与场效应管Q1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详细阐述。此外,第二负载单元和第三负载单元的电路连接方式与第一负载单元的电路连接方式一样,以及多个并联的负载单元的电路连接方式均与第一负载单元中电路连接方式一样,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0065] 进一步的,当上述负载模块中负载电阻的接入状态改变时,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也随之发生改变,这里,MCU控制单元通过分压采集模块获得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0066] 具体地,如图5所示,分压采集模块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分压采集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并通过电容C24高频滤波,将该输出电压发送至MCU控制单元,以使MCU控制单元根据该输出电压检测被测充电器。
[0067] 这里,MCU控制单元包括计算单元,当收到分压采集模块发送的输出电压后,计算单元根据该输出电压计算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该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检测被测充电器。具体地,当该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满足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时,确定被测充电器检测正常;当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不满足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时,确定被测充电器检测异常。
[0068] 具体地,被测充电器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出端则接开关电源的第二转换单元,即接入11V的启动电压,以及与并联连接的分压采集模块和负载模块连接。如图5所示,当负载模块接入第一负载单元、第二负载单元和第三负载单元,即负载电阻R5、负载电阻R9和负载电阻R13均接入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端时,此时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为13V~15V,如果MCU控制单元计算出的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在13V至15V之间,则该被测充电器工作正常;如果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大于15V,说明该被测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判定为检测异常;如果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小于13V,则说明该被测充电器输出电压被拉低,或者该被测充电器没有启动,此时,可以通过MCU控制单元断开第一负载单元,再次通过分压采集模块采集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并计算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以及再次判断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是否在13V至15V之间,如果此时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在
13V至15V之间,则该被测充电器仍判定为检测正常,如果大于15V,则该被测充电器仍判定为检测异常,如果再次小于13V,则通过MCU控制单元再次断开第二负载单元,采用上述方法继续检测该被测充电器,如果此时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在13V至15V之间,则该被测充电器仍判定为检测正常,如果此时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小于13V或者大于15V,则该被测充电器仍判定为检测异常。
[0069] 进一步的,该充电器检测装置还包括与MCU控制单元连接的液晶显示屏;此时MCU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生成显示信号,并将显示信号发送至液晶显示屏,以使液晶显示屏显示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包括检测正常的计算结果和检测异常的计算结果。
[0070] 具体地,这里液晶显示屏主要用于显示计算结果,这里计算结果包括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该被测充电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的比较生成的检测结果,即当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满足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时,生成的检测正常的计算结果;当被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不满足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时,生成的检测异常的计算结果,以便于测试人员直接获取该计算结果,因此,这种充电器检测装置不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专业技术,且具有成本低和精度高的优点。
[007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检测系统,该充电器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充电器检测装置,还包括被测充电器。
[0072]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73]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74]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5]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7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