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日常的用电设备或仪器通常采用恒压供电方式,电能变换方式也是采用交流/直流变换、电压/电压转换或电压/电流转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供电技术领域的拓展,恒流供电的需求日益显现,特别是在未来水下信息系统中,恒流供电方式将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在这类供电系统中,不可避免要用到把某一电流值转换为其他电流值(电流/电流)的变换装置。这就要求设计一种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来实现这一功能,但是如何实现上述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端接入电容C、电子开关Q、续流二极管DT以及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输入端接入电容C串接在外部恒流源的输出端,输入端接入电容C的正极依次串接电子开关Q、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后作为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输入端接入电容C的负极作为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续流二极管DT的正极与输入端接入电容C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在电子开关Q、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之间。本实施例的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是调节电子开关Q的占空比来调节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值,进而间接调节输出电流值。本实施例的电路创新点在于利用输入端接入电容C的充放电的功能,将其巧妙地放置在工作电路的前端,和恒流源一起为工作电路(负载RL)提供电流,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起到储能及能量转换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调节控制电子开关Q的PWM脉冲占空比,从而控制电子开关Q的通断时间比,进而调节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值,理论上输出电流不小于输入电流,从而达到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的目的。
[0010] 参见图1,输入端接入电容C是本实施例的核心器件,具有储能作用和能量转换功能;在电子开关Q断开期间,输入电流向输入端接入电容C充电,输入端接入电容C将电能存储起来;在电子开关Q闭合期间,输入端接入电容C放电、将电能转换至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是储能和转换电感,同时具有滤波作用;电子开关Q导通期间输入端接入电容C和外部的恒流源同时向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充电,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将能量存储起来;电子开关Q断开期间,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通过RL和续流二极管DT向负载RL提供电流,完成能量转换。续流二极管DT是续流二极管,电子开关Q导通期间,续流二极管DT上加反向电压,续流二极管DT不导通;电子开关Q断开期间,续流二极管DT导通起续流作用。电子开关Q是由PWM脉冲信号控制的电子开关,通常当控制脉冲为高电平时,电子开关Q导通;低电平时,电子开关Q截止(断开)。图1中的RL是负载电阻,表示用电设备,其工作电压为Vo。
[0011]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电子开关Q的控制端与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相连。若要实现电流/电压转换,可以在输出端取样电压值反馈至PWM的误差电压输入端,通过调整占空比间接调整输出电压使之稳定在某一值。本实施例中,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根据基准电压vref和比较电压vf的相对值输出占空比为D的脉冲信号,其中vref是基准电压,vf是比较电压,在输出端取样电压值Vo反馈至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的误差电压输入端(作为比较电压vf),通过调整占空比间接调整输出电压使之稳定在某一值。
[0012] 图1中除电子开关Q为开关模型以外,其余部件均为普通元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电子开关Q的开关模型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IGBT;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则可以使用各种PWM集成电路来实现。
[0013] 图2所示为图1电路中相关节点的波形示意图,其中:Ii为输入电流,Vg为加到电子开关Q控制极的控制电压(开关控制脉冲),IQ为流过储能及转换电感L的电流,Vi为输入电压,IL为储能及转换电感L电流,Io为输出电流,Vo为输出电压。图1中来自恒流源的输入电流Ii为恒定值,电子开关Q为由一定频率(周期为T)的脉冲来控制,在脉冲高电平时段(ton),开关闭合。在脉冲低电平时段(toff),电子开关Q为关断,则本实施例的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电流Io与输入电流Ii的关系如下:Io=((toff /ton)/ton)Ii=(T/ton)Ii (1)式(1)中,Io表示电子开关Q的输出电流,toff表示脉冲低电平时段,ton表示脉冲高电平时段,Ii表示电子开关Q的输入电流(来自恒流源)。
[0014] 若设占空比为D=ton/T,其中T表示周期,ton表示脉冲高电平时段,则(1)式可变换为如下式(2)所示形式:Io= Ii/D(0控制脉冲低电平时段,电子开关Q截止,恒流源将电流全部用于给储能电容C充电。经过截止时间toff后,控制电路输出正脉冲,电子开关Q导通。因续流二极管DT存在,此时恒流源电流与输入端接入电容C释放的电流一同流经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为负载电阻RL供电。
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中的电流逐渐上升,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两端的电压约为Vi-Vo,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起来。经过导通时间ton后,电子开关Q截止,恒流源再次为输入端接入电容C充电。因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中电流不能突变,这时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两端产生右端正左端负的自感电势抗拒电流下降。续流二极管DT正向偏置导通,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负载电阻RL和续流二极管DT构成回路,回路电流值缓慢下降。储能及能量转换电感L中储存的磁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供给负载电阻RL,经过截止时间toff后,重复上述过程,最终达到电路稳定工作。实验证明,该电路在额定工作功率的条件下转换效率可达90%以上,且只要接上适当的反馈电路即可实现电流/电压转换。
[0015]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为: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升流型直流电流/电流变换电路不包含集成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PWM,电子开关Q的控制端与外部的PWM输出设备的输出端相连。
[001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