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射频连接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射频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板1、射频座2和射频插头3,射频座2粘贴于主板1的上表面,射频插头3插入射频座2内,为了防止射频座2松脱,射频座2顶部还需要利用底壳锁螺钉压住。
[0003] 由于射频座2安装于主板1上表面,导致射频插头3与主板1之间有装配落差,因此装配时需要弯折连接射频插头3的射频线4,而射频线4弯折后容易回弹,不好定位,导致装配及其不便,并且不利于实现整机侧面弧面化。同时,射频座2底部粘贴于主板1,连接强度较弱,使得射频插头3不能大力插拔,并且多次插拔后会影响接口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射频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此外,压制射频座2的底壳占用了主板1空间,增加了物料和装配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参见图3-图5,提出本发明的射频连接器一实施例。所述射频连接器包括主板10、射频座20和射频插头30,主板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射频插头30连接有射频线40,射频座20设有供射频插头30插入的插口211,主板10的侧边设有一缺口11,射频座20安装于缺口11内,以使射频插头30可以直接对准主板10的侧边插入射频座20的插口211内。从而,射频插头30、射频座20和主板10均在同一平面上,消除了射频插头30与主板10之间的装配落差,连接射频插头30的射频线40就无需弯折。射频座20的背面优选抵接主板10。
[0030] 本实施例中,射频座20包括本体21和连接部22,本体21位于主板10侧边的缺口11内,插口211设于本体21,朝向缺口11外部,连接部22固定连接于主板10。连接部22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2为两个,分置于本体21两侧。
[0031] 本实施例中,射频座20的连接部22与主板10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部22的卡扣221和设置于主板10的卡槽12,卡扣221优选设于连接部22末端,卡槽12设于缺口11两边,与卡扣221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卡扣221插入卡槽12内与卡槽12适配卡合,从而实现将整个射频座20安装固定于主板10。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射频座20,连接牢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
[0032] 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合结构还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可以将卡扣221设置于主板10上,将卡槽12设置于连接部22。
[0033]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座20的连接部22与主板1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该紧固件可以为螺纹紧固件、铆钉等,螺纹紧固件如螺钉或螺栓与螺母的组合等。例如,主板10和射频座20的连接部设置螺纹孔,螺钉旋入二者的螺纹孔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4]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座20的连接部22也可以焊接或粘贴于主板10。
[0035] 在另一实施例,射频座20也可以只包括本体21,并直接将本体21固定安装于主板10的缺口11内。例如,直接将本体21与主板缺口11的侧壁焊接在一起,或者,在本体21侧面设置卡槽,该卡槽与主板10适配卡合,通过卡槽将射频座20卡合固定于主板10的缺口11内,等等。
[0036] 本发明的射频连接器,通过将射频座20安装在主板10侧边的缺口11内,使得射频插头30可以直接对准主板10的侧边插入射频座20内,从而,射频插头30、射频座20和主板10均在同一平面上,消除了射频插头30与主板10之间的装配落差,连接射频插头30的射频线40就无需弯折,更加易于装配,并可以提高整机侧面弧面化的实现性。由于射频座20卡合固定于缺口11内,并且其背部可以抵接主板10,因此射频插头30可以大力插入射频座20,并且多次插拔均不影响接口的稳定性,提高了射频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同时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利用底壳锁螺钉压住射频座20,节省了主板10空间以及物料和装配成本。
[003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射频连接器,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中。
[0038]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