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和一种终端处理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移动终端中,各种传感器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在硬件方面已经有很高的基础。然而目前传感器的使用形式比较单一,例如距离传感器,只是用在通话过程中,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亮屏和灭屏的控制,而没有更大范围的突破性使用。
[0003] 在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操作,对于某些常用的操作,用户迫切需要用简单的方式来完成。目前的技术方案,不能有效地利用传感器,快速实现更多更灵活地的操作。
[0004]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将终端的传感器与各种各样的功能操作关联设计,通过传感器可以更方便更灵活地完成功能操作,使传感器的应用更广泛,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0022]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终端100,包括:传感器102;功能操作设定单元104,在终端100的界面上提供功能按钮1042,并设置功能按钮1042和/或所述功能按钮1042与所述传感器102组合所表示的功能操作;功能操作执行单元106,在功能按钮1042接收到预设第一操作时,判断传感器102是否检测到预设第二操作,并在检测到所述预设第二操作时控制终端100执行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100的传感器102通过功能操作设定单元104与功能按钮1042建立了关联,功能按钮1042开启后,用户可以通过传感器102,快捷地控制对终端进行功能按钮所表示的操作。传感器除了一般的距离传感器外,可以采用能检测到用户操作的多种传感器。
[002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能操作设定单元104还在功能按钮1042接收到预设第三操作时,提供预设的多个功能操作,供用户从中选择一种功能操作作为功能按钮1042所表示的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功能按钮1042进行设置,功能按钮1042和传感器102的应用不再单一。系统可以为功能按钮1042预设多种功能,比如:下一页、下一项、下一个等操作,功能按钮1042开启后可通过传感器102实现的功能也随之增多,可以通过传感器102控制终端100进行多种操作。
[002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能操作设定单元104在功能按钮1042接收到所述预设第三操作,获取终端100的特定应用程序中可实现的多种功能操作,供用户从中选择一种功能操作作为所述功能按钮1042所表示的功能操作;功能操作执行单元106在特定应用程序已运行且功能按钮1042接收到预设第一操作时,根据传感器102检测到的所述预设叠操作控制终端100执行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功能按钮1042和传感器102的应用不仅限于对终端100的操作,还可以在具体应用程序中实现虚拟操作。例如,在一个游戏应用中可以实现对游戏中角色行动的控制;或者是一个音乐播放程序中对音量、曲目的控制等。
[002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能操作设定单元104在传感器为多个时,设置功能按钮1042表示的与多个传感器一一对应的多个功能操作,和/或与多个传感器对应的单一功能操作;所述功能操作执行单元106在所述功能按钮1042接收到所述预设第一操作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102检测到的预设第二操作,控制所述终端100执行所述功能按钮1042表示的与所述传感器102对应的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传感器可以实现单独的操作,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传感器的组合来实现某个功能操作,这样可以以更少的传感器,同时实现更多的功能操作。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感器102在终端100的位置,与一种或多种功能操作的类型相对应。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器102在终端100的位置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应操作类型放置,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0027]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28]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处理方法,包括:步骤202,在终端上设置传感器;步骤204,在终端的界面上提供功能按钮,并设置功能按钮和/或功能按钮与所述传感器组合所表示的功能操作;步骤206,在功能按钮接收到预设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传感器是否检测到预设第二操作,并在检测到预设第二操作时控制所述终端执行所述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传感器通过功能操作设定单元与功能按钮建立了关联,功能按钮开启后,用户可以通过传感器,快捷地控制终端进行功能按钮所表示的操作。传感器除了一般的距离传感器外,可以采用能检测到用户操作的多种传感器。
[002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204还包括:在功能按钮接收到预设第三操作时,提供预设的多个功能操作,供用户从中选择一种功能操作作为功能按钮所表示的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功能按钮进行设置,功能按钮和传感器的应用不再单一。系统可以为功能按钮预设多种功能,比如:下一页、下一项、下一个等操作,功能按钮开启后可通过传感器实现的功能也随之增多,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终端进行多种操作。
[00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204具体包括:在功能按钮接收到所述预设第三操作时,获取终端的特定应用程序中可实现的多种功能操作,供用户从中选择一种功能操作作为功能按钮所表示的功能操作;步骤206具体包括:在特定应用程序已运行且功能按钮接收到所述预设第一操作时,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预设第二操作控制终端执行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功能按钮和传感器的应用不仅限于对终端的操作,还可以在具体应用程序中实现虚拟操作。例如,在一个游戏应用中可以实现对游戏中角色行动的控制;或者是一个音乐播放程序中对音量、曲目的控制等。
[00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4具体包括:在传感器为多个时,设置功能按钮表示的与多个传感器一一对应的多个功能操作,和/或与所述多个传感器对应的单一功能操作;所述步骤206具体包括:在所述功能按钮接收到所述预设第一操作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预设第二操作,控制所述终端执行所述功能按钮表示的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功能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传感器可以实现单独的操作,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传感器的组合来实现某个功能操作,这样可以以更少的传感器,同时实现更多的功能操作。
[003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202之前,还包括:根据一种或多种功能操作的类型,在终端上选择传感器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器在终端的位置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应操作类型放置,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0033] 图3A至图3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示意图。
[0034] 如图3A所示,用户在使用终端300时,有功能按钮304和传感器302可供用户操作。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开启功能按钮304,参见图3B,功能按钮被触摸后,改变为黑色,表示已被开启。在这个实施例中,功能按钮304被预先设置为翻页功能,因此当用户手指触碰或接近传感器302并离开时,传感器302会产生感应,此时终端300对当前的页面执行相应翻页操作,可参见图3C。
[0035] 在图3D中,示出了用户长按功能按钮304时的情况。用户长按功能按钮304,终端300显示出下拉菜单,用户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相应的功能。例如:上翻页、下翻页、翻页数等。用户选择功能后再去触碰或接近传感器302并离开,终端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
[0036] 图3E示出了传感器302在终端300上的一种布局。如图3E所示,传感器有两个。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距离传感器可以通过功能按钮304分别设置不同的功能,也可以设置为在同时产生感应时,执行某种功能操作。根据经验得知,这种布局可以方便用户进行浏览网页或者阅读等操作。
[0037] 图3F示出了传感器在终端300上的另一种布局。如图3F所示,传感器有四个,分别是传感器302a至302d。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复杂的界面控制。例如,在游戏程序中对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操作,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0038] 通过上述图示实例,将按键应用和传感器关联设计,可以在按钮被启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触碰或接近传感器,做到快速翻页,快速选择下一项,下一个,以及游戏空间设计的角色行动的快速移动功能,快速关机,给用户带来快捷、方便和新的体验。
[003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在相关技术中,传感器的使用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更大范围的突破性使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和一种终端处理方法,可以将终端的传感器与应用按键关联设计,使传感器的应用更广泛,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0040]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4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