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可相互滑动地层叠多个模板的层叠模将弯曲部形状弯曲加工成三维形状的三维弯曲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通常,车辆的前纵梁(front side member)的前方前端通过托架设有缓冲梁,而其后方前端与中纵梁(center side member)组装在一起。
[0003] 这种前纵梁出于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和轻量化的要求,最近一般使用弯曲加工的成型梁。上述成型梁是利用高强度钢板将作为基本骨架的上梁与下梁以及附加设置的加强轨以辊轧成型工艺进行成型后弯曲加工而制成的。
[0004] 图1与图2为利用普通辊轧成型的成型梁制作的前纵梁的下梁的立体图与俯视图。
[0005] 参照图1与图2,出于碰撞安全性及轻量化要求制作的新概念前纵梁的下梁M在其设计尺寸上,需要在弯曲部P上朝上下方向(Y方向)弯曲成型的同时,如图2所示,还应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进行弯曲成型的三维形状的弯曲加工。
[0006]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像如上所述的前纵梁的下梁M那样一次即可完成三维形状弯曲加工的弯曲装置,因此分两次进行弯曲加工,从而使工序增加,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3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弯曲装置的前方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弯曲装置的后方立体图。
[0038] 为了便于说明,图3中定义了上、下、左、右、前、后方向。
[0039] 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弯曲装置1包括模架5,上述模架5的中央形成有设置空间3。即,上述模架5为“U”字形。
[0040] 上述模架5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架7,而上述模架5的内部下面设置有导轨9,并且移动架11与上述固定架对应设置,可沿上述导轨9移动。
[0041] 并且,在上述模架5的另一侧内部设有移动汽缸13。上述移动汽缸13构成为操作杆15的前端连接在上述移动架11的外侧面中央,从而可以使上述移动架11移动到上述固定架7侧。
[0042] 图5为沿图3中A-A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3中B-B的剖视图。
[0043] 参照图3至图6,上述固定架7及上述移动架11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支撑板17。
[0044] 上述支撑板17之间设有固定式层叠模21,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由多个模板层叠而成。
[0045] 即,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由朝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层叠的多个模板构成。
[0046] 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的一面21a设有成型槽23,而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内侧设有朝层叠方向贯通的对准槽25。并且,上述成型槽23朝成型梁10(参照图1、图2及图7)的上下方向弯曲。
[0047] 在此,固定对准装置包括对准杆27和对准汽缸29,其中上述对准杆27插入于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的各对准槽25中,而所述对准汽缸29设置于与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相对应的上述支撑板17下部,上述对准汽缸29的操作杆28分别与上述各对准杆27的两端连接。
[0048] 并且,上述移动架11上设有由多个模板层叠的移动式层叠模31。
[0049] 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的一面31a设有朝上述成型梁10(参照图1、图2及图7)的上下方向弯曲的成型突起33,而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的内侧设有朝层叠方向贯通的对准槽35。
[0050] 此时,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的成型突起33插入到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的成型槽23中。
[0051] 在此,虽然图示了上述成型槽23设在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的一面21a,并且上述成型突起33设在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的一面31a,但本发明还可以将上述成型槽23和上述成型突起33的位置对换。
[0052] 并且,移动对准装置包括对准杆37和对准汽缸39,其中对准杆37插入到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的各对准槽35中,而所述对准汽缸39设在与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相对应的上述支撑板17下部,并且上述对准汽缸39的操作杆38分别连接在上述对准杆37的两端。
[0053] 在此,各支撑板17设有与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和移动式层叠模31的各对准槽25、35相对应的操作孔19,上述各支撑板17分别在前后方向支撑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和移动式层叠模31。
[0054] 而且,上述固定架7及移动架11的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部压缩模41和下部压缩模43,并且上部压缩模41和下部压缩模43与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和移动式层叠模31的各上面和下面相对应。
[0055] 即,上述上部压缩模41的下面41a为朝上述成型梁10(参照图1、图2及图7)的侧向弯曲的曲面41a。
[0056] 并且,上述下部压缩模43的上面43a为朝上述成型梁10的侧向弯曲的曲面43a。
[0057] 另外,上述固定架7及移动架11的各上端分别设有固定、移动侧挤压汽缸51,并且上述挤压汽缸51构成为各操作杆53分别连接在上述上部压缩模41上,以使各上部压缩模41选择性地朝下移动的结构。
[0058] 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上述固定侧对准装置、上述上部压缩模41和下部压缩模43构成固定式模单元,并且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上述移动侧对准装置、上述上部压缩模41和下部压缩模43构成移动式模单元。
[0059] 即,上述固定式模单元可通过上述固定挤压汽缸51朝上下方向变形,并且上述移动式模单元可通过上述移动挤压汽缸51朝上下方向变形。
[0060] 下面,参照图7至图1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弯曲装置的操作过程。
[0061] 首先,如图7所示,通过操作上述对准汽缸29、39使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移动式层叠模31在上下方向上对准,然后将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的成型梁10插入到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的成型槽23中。
[0062] 接着,如图8所示,上述挤压汽缸13朝上述固定架7侧推移动架11,以使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与上述移动式层叠模31组合(combined)。
[0063] 此时,当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与移动式层叠模31相互组合(combined),上述成型突起33就会插入到上述成型梁10中,同时对上述成型梁10进行上下方向的弯曲加工。此时,上述成型梁10插设于上述成型槽23中。
[0064] 在此状态下,如图9所示,通过操作上述挤压汽缸51使上述上部压缩模41下降,而上述对准汽缸29、39则后退。
[0065] 这样一来,在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与移动式层叠模31相互组合的状态下,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与移动式层叠模31在上述上部压缩模41和下部压缩模43的下面41a及上面43a之间按其各自的曲面朝上下方向变形。
[0066] 即,上述成型梁10以插在上述成型槽23与成型突起33的状态朝上下方向弯曲后,再次朝左右方向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弯曲加工成该弯曲部具有三维形状的成型梁10。
[0067] 如此,将上述成型梁10弯曲加工成三维形状后,如图10所示,后退上述移动汽缸13与上述挤压汽缸51,以使上述移动架11恢复原位,并提升上述上部压缩模41使其恢复原位。
[0068] 接着,从固定式层叠模21的成型槽23中取出弯曲部加工成三维形状的成型梁10后,前移上述对准汽缸29、39,再朝上下方向对准上述固定式层叠模21、移动式层叠模31。
[0069] 这样以来恢复到为进行下次弯曲加工的原位置。
[007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做的简单变形,只要可以视为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