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插座式接触件

插座式接触件失效专利 发明

技术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插针状接触件的配合接触件所插入的插座式接触件和一种包括所述插座式接触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JP-AH7(1995)-192795公开了一种插座式接触件或阴接触件,该申请的内容在此并入本文供参考。公开的阴接触件具有接触部分和向后倾斜突出的一对矛状部(lance),所述接触部分包括相互平行地向前延伸的一对悬臂梁(cantilever beam)。接触部分与阳接触件接触,所述阳接触件是与插座式接触件或阴接触件配合的连接器。插座式接触件插入壳体内并保持在壳体内。当插入插座式接触件时,矛状部的末端容纳在设置在壳体内的矛状部容纳部内,使得可防止插座式接触件脱离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式接触件和包括该插座式接触件的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插座式接触件具有更可靠地防止插座式接触件脱离壳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被构造成容纳配合接触件的一部分的插座式接触件。插座式接触件包括弹簧部、弹簧支撑部和矛状部。当插座式接触件容纳配合接触件的一部分时,弹簧部与配合接触件接触。弹簧支撑部支撑弹簧部。矛状部设置在弹簧支撑部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插座式接触件和壳体的连接器,所述壳体将插座式接触件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对本发明目的的认识和对其结构更完整的理解可通过研究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2是显示包括在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的插座式接触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3是显示图2的插座式接触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虽然本发明容许具有各种修改和可供选择的形式,然而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通过附图中的实例被示出并将在此详细说明。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该实例的附图和详细说明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其目的是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形式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10和插入并保持在壳体10内的插座式接触件20。 壳体10具有保持孔12,所述保持孔限定在所述壳体内。插座式接触件20插入并保持在保持孔12内。保持孔12从壳体10的后端10b延伸到前端10a(在X-轴(第一轴线)的反方向上)。导向沟槽14和16分别形成在限定保持孔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这些导向沟槽14和16沿着X-轴方向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导向沟槽16被设计成使得导向沟槽16比导向沟槽14短。壳体10包括形成在导向沟槽16的前面的矛状部容纳部18,其中矛状部容纳部18与导向沟槽16隔离。此实施例的矛状部容纳部18与壳体10的底部10c和保持孔12连通。此实施例的壳体10还包括插入孔19,配合接触件(插针式接触件)50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插入孔19与壳体10的前端10a和保持孔12连通。 如图1-3中所示,插座式接触件20连接到电缆40,并且连接到电缆40的导体部42。此实施例的插座式接触件20用于建立电缆40的导体部42与配合接触件50之间的电连接。如图2和图3中所示,插座式接触件20包括:用于保持电缆40的电缆保持部21;设置在电缆保持部21前面的连接部22;设置在连接部22前面的中间部23;和一对臂状部24a和24b,所述一对臂状部沿Y-轴方向设置在中间部23的每一个边缘处。连接部22连接到电缆40的导体部42。臂状部24a和24b沿X-轴的反方向延伸。插座式接触件20还包括设置在臂状部24a的端部的第一弹簧支撑部25a、由第一弹簧支撑部25a支撑的第一弹簧部26a、和形成在第一弹簧支撑部25a上的第一矛状部27a。此外,插座式接触件20还包括设置在臂状部24b的端部处的第二弹簧支撑部25b、由第二弹簧支撑部25b支撑的第二弹簧部26b、和形成在第二弹簧支撑部25b上的第二矛状部27b。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和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在Z-轴(第二轴线)方向上彼此相对。 此实施例的臂状部24a和24b中的每一个都是平行于XZ平面延伸的板状形式。臂状部24a和24b在Y-轴(第三轴线)方向上彼此相对。具体地,臂状部24a包括锥形部24a2和矩形板状部(端部)24a1。锥形部24a2具有朝向前端减小的宽度。矩形板状部24a1比锥形部24a2的端部宽。臂状部24b包括锥形部24b2和矩形板状部(端部)24b1。锥形部24b2具有朝向前端减小的宽度。矩形板状部24b1比锥形部24b2的端部宽。 此实施例中的第一弹簧支撑部25a是板状形式。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在Z-轴方向上通过臂状部24a在板状部24a1的边缘(即,上边缘)处形成悬臂。第一弹簧支撑部25a沿着Y-轴的反方向延伸。第二弹簧支撑部25b也是板状形式。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在Z-轴方向上通过臂状部24b在板状部24b1的边缘(即,下边缘)处形成悬臂。第二弹簧支撑部25b沿着Y-轴的正方向延伸。臂状部24a和24b的板状部24a1和24b1、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和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共同形成插座式接触件20的末端部30。此实施例的末端部30是矩形管形式。如随后所述,配合接触件50插入到末端部30中。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此实施例的第一弹簧部26a从第一弹簧支撑部25a的后边缘向下倾斜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弹簧部26a在与X-轴的正方向和Z-轴的反方向都倾斜的方向上从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在X-轴方向上的边缘延伸。类似地,如图1和图3中所示,第二弹簧部26b从第二弹簧支撑部25b的后边缘向上倾斜延伸。换句话说,第二弹簧部26b在与X-轴的正方向和Z-轴的正方向都倾斜的方向上从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在X-轴方向上的边缘延伸。因此,如图1中最清楚地所示,此实施例的弹簧部26a和26b被布置成使得这些弹簧部26a和26b之间的距离朝向末端部30增加。第一弹簧部26a和第二弹簧部26b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被设计成小于配合接触件50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此实施例的第一矛状部27a通过对第一弹簧支撑部25a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第一矛状部27a从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向上倾斜(在与X-轴的正方向和Z-轴的正方向都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矛状部27a与第一弹簧部26a的不同在于,第一矛状部27a向上倾斜延伸,而第一弹簧部26a向下倾斜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矛状部27a和与所述第一矛状部相对应的第一弹簧部26a在X-轴上指向彼此相同的方向,而在Z-轴上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弹簧支撑部25a通过臂状部24a形成悬臂。因此,当沿着Z-轴的正方向将力施加到第一弹簧部26a(将向上的力施加到第一弹簧部26a)时,通过施加到第一弹簧部26a的力向上(沿着Z-轴的正方向)压第一矛状部27a。 如图1和图3中所示,此实施例的第二矛状部27b通过对第二弹簧支撑部25b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第二矛状部27b从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向下倾斜(在与X-轴的正方向和Z-轴的反方向都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矛状部27b与第二弹簧部26b的不同在于,第二矛状部27b向下倾斜延伸,而第二弹簧部26b向上倾斜延伸。换句话说,第二矛状部27b和与所述第二矛状部相对应的第二弹簧部26b在X-轴上指向彼此相同的方向,而在Z-轴上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如图1中最清楚地所示,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被布置成使得这些矛状部27a和27b之间的距离朝向后端增加。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弹簧支撑部25b通过第二臂状部24b形成悬臂。因此,当沿着Z-轴的反方向将力施加到第二弹簧部26b(将向下的力施加到第二弹簧部26b)时,通过施加到第二弹簧部26b的力向下(沿着Z-轴的反方向)压第二矛状部27b。 如图1中所示,插座式接触件20从壳体10的后端10b朝向前端10a插入到保持孔12内。在插入时,分别通过形成在壳体10内的导向沟槽14和16引导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设置在插座式接触件20的末端部30上。因此,当插座式接触件20插入到壳体10的保持孔12内时,所述插座式接触件从插入操作的开始就被引导。因此,根据此实施例,可防止由于错误插入导致的插座式接触件20的变形。同时,在此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两个矛状部。因此,即使插座式接触件20被倒置,所述插座式接触件也可以插入到保持孔12内。 当插座式接触件20已经完全插入到保持孔12内时,第二矛状部27b的末端容纳在矛状部容纳部18内。如果在此状态下将向后的力(沿X-轴方向)施加到插座式接触件20,则第二矛状部27b的末端与矛状部容纳部18内的后壁18a邻接。因此,可防止插座式接触件20脱离保持孔12。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矛状部27b的这种功能通过第二弹簧部26b被增强。具体地,当配合接触件50正在通过插入孔19和插座式接触件20的末端部30插入到插座式接触件20时,插座式接触件20的第一弹簧部26a和第二弹簧部26b接收来自配合接触件50的力,使得第一弹簧部26a和第二弹簧部26b相互分离。即,当插入配合接触件50时,第一弹簧部26a和第二弹簧部26b接收在Z-轴上向外的力(即,分别为向上力和向下力),并因此向外张开。分别通过第一弹簧支撑部25a和第二弹簧支撑部25b将这些力传递给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使得第一矛状部27a和第二矛状部27b也接收力,从而所述第一矛状部和所述第二矛状部向外张开(所述第一矛状部和第二矛状部相互分离)。因此,即使在配合接触件50插入在插座式接触件20内的状态下试图向后移动插座式接触件20,因为第二矛状部27b的末端保持可靠地邻接矛状部容纳部18的后壁18a,因此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座式接触件20脱离保持孔12。 虽然根据此实施例矛状部容纳部18仅仅设置在壳体10内的保持孔12的下侧,但是矛状部容纳部也可以设置在保持孔12的上侧。然而,因为连接器易于制造,或者容易有意从壳体10移除插座式接触件20,优选的是如在此实施例中仅在保持孔12的下侧形成矛状部容纳部18。 在此实施例中,末端部30具有矩形管状形状。然而,末端部3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式或其它形式。 本申请是基于2008年12月2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JP2008-332901的日本专利申请,该申请的内容在此并入本文供参考。 虽然已说明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实施例做出其它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这意味着请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类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