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刺针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胸穿刺针的防护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气胸穿刺针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胸的医疗器械,它用于将空气或气体从胸腔中排出,以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由于气胸穿刺过程中存在感染和其他风险,防护装置是非常重要的;
[0003] 传统的气胸穿刺针需要相关操作人员佩戴医用手套将穿刺针取出,然后对准穿刺部位进行穿刺,在将穿刺针取出时,可能存在污染穿刺针,细菌跟随穿刺针进入人体内部,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在穿刺时,操作人员不能准确的了解穿刺针进入体内的深度,可能会导致相关操作人员产生误判。
[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 一种气胸穿刺针的防护装置,包括刺针本体,刺针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含套壳、用于固定刺针本体的弹簧和用于挤推刺针本体的推动环,套壳为空管,位于套壳腔内的刺针本体与套壳活动连接,弹簧嵌入套壳中并与套壳活动连接,刺针本体嵌套在弹簧中,刺针本体与弹簧活动连接,位于套壳表面的推动环与套壳转动连接,转动的推动环推动刺针本体挤压弹簧滑出套壳的腔室。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阻挡套和推动螺杆,阻挡套的一端嵌入套壳的腔中并与套壳螺纹连接,阻挡套的顶面开设有适配刺针本体的穿透孔,刺针本体穿过穿透孔并与阻挡套滑动连接,位于套壳腔内的推动螺杆与套壳滑动连接,弹簧的一端抵在阻挡套的内壁面并与阻挡套活动连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圆环阻挡和按压环,位于刺针本体一端的圆环阻挡与刺针本体固定连接,位于圆环阻挡一侧的按压环与刺针本体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抵在圆环阻挡的表面并与圆环阻挡活动连接,推动螺杆的一端抵在按压环的表面并与按压环活动连接。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转动螺母,转动螺母的外径与套壳的内径相等,转动螺母的表面设置有适配推动螺杆的连接孔,推动螺杆穿过连接孔并与转动螺母螺纹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推动环和顶部卡合件,位于套壳一端的推动环与套壳转动连接,推动环的表面开设有适配转动螺母的圆孔,转动螺母穿过圆孔与推动环固定连接,顶部卡合件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安装孔,套壳穿过固定安装孔并与顶部卡合件固定连接。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底部卡合件,底部卡合件表面开设有适配转动螺母的转动孔,转动螺母的一端穿过转动孔并与底部卡合件转动连接,顶部卡合件和底部卡合件的表面均开设有相同的推动转槽,推动转槽的直径与推动环的外径相等,推动环嵌入推动转槽中并与底部卡合件转动连接,底部卡合件与顶部卡合件卡接。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含套盖和尾盖,位于套壳顶面的套盖与套壳的外壁面螺纹连接,位于底部卡合件底面的尾盖与底部卡合件固定连接,套壳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刻度标识,刻度标识关于套壳的表面线性阵列。
[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通过在套壳的外壁面设置多个刻度标识,刻度标识呈均等分布,套壳为透明材料,被推动环旋转推出套壳腔中的刺针本体穿刺至胸腔部位,同时操作者可通过刻度标识观察刺入体内刺针本体的长度,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刺针本体的位置,避免操作人员的误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将刺针本体放置在套壳的腔中,通过转动推动环将刺针本体推出,避免操作人员直接用手接触刺针本体的表面,避免操作人员的手直接与刺针本体的表面接触,使手部的细菌残留在刺针本体的表面,进而跟随刺针本体刺入胸腔中,引起患者的胸腔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
[0015] 2.通过设置阻挡套与套壳螺纹连接,弹簧的一端嵌入阻挡套腔中,被推动的刺针本体穿过阻挡套的顶面,与阻挡套接触的弹簧给刺针本体一个支持力,同时阻挡套与套壳螺纹连接,使用后的刺针本体可以通过旋转阻挡套,使阻挡套与套壳分离,相关人员将套壳腔内的刺针本体取出,对剩余相关部件进行杀毒灭菌,然后将未使用的刺针本体投入套壳的腔中,实现其余部件的多次使用,节约资源。
[0016] 3.通过设置顶部卡合件和底部卡合件卡合,当使用后,操作人员可将顶部卡合件和底部卡合件拆分,对推动环进行消毒灭菌,实现相关部件的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 一种气胸穿刺针的防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刺针本体19,刺针本体19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含套壳10、用于固定刺针本体19的弹簧18和用于挤推刺针本体19的推动环15,套壳10为空管,位于套壳10腔内的刺针本体19与套壳10活动连接,弹簧18嵌入套壳10中并与套壳10活动连接,刺针本体19嵌套在弹簧18中,刺针本体19与弹簧18活动连接,位于套壳10表面的推动环15与套壳10转动连接,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刺针本体
19挤压弹簧18滑出套壳10的腔室,防护装置还包含套盖12和尾盖16,位于套壳10顶面的套盖12与套壳10的外壁面螺纹连接,位于底部卡合件14底面的尾盖16与底部卡合件14固定连接,套壳10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刻度标识11,刻度标识11关于套壳10的表面线性阵列。
[0027] 具体的,在使用时,位于套壳10腔内的弹簧18和刺针本体19相对滑动设置,同时弹簧18给刺针本体19一个推力,使刺针本体19收纳在套壳10的腔中,当需要使用刺针本体19时,使用者旋转套盖12,使套盖12与套壳10分离,使用者将刺针本体19对准需要刺穿的部位,然后用推动推动环15转动,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刺针本体19滑出套壳10的腔室,通过在套壳10的外壁面设置多个刻度标识11,刻度标识11呈均等分布,套壳10为透明材料,被推动环15旋转推出套壳10腔中的刺针本体19穿刺至胸腔部位,同时操作者可通过刻度标识11观察刺入体内刺针本体19的长度,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刺针本体19的位置,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将刺针本体19放置在套壳10的腔中,通过转动推动环15将刺针本体19推出,避免操作人员直接用手接触刺针本体19的表面,避免操作人员的手直接与刺针本体19的表面接触,使手部的细菌残留在刺针本体19的表面,进而跟随刺针本体19刺入胸腔中,引起患者的胸腔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
[0028] 如图3所示,防护装置还包含阻挡套17和推动螺杆20,阻挡套17的一端嵌入套壳10的腔中并与套壳10螺纹连接,阻挡套17的顶面开设有适配刺针本体19的穿透孔,刺针本体19穿过穿透孔并与阻挡套17滑动连接,位于套壳10腔内的推动螺杆20与套壳10滑动连接,弹簧18的一端抵在阻挡套17的内壁面并与阻挡套17活动连接。
[0029] 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设置阻挡套17与套壳10螺纹连接,弹簧18的一端嵌入阻挡套17腔中,被推动的刺针本体19穿过阻挡套17的顶面,与阻挡套17接触的弹簧18给刺针本体19一个支持力,同时阻挡套17与套壳10螺纹连接,使用后的刺针本体19可以通过旋转阻挡套17,使阻挡套17与套壳10分离,相关人员将套壳10腔内的刺针本体19取出,对剩余相关部件进行杀毒灭菌,然后将未使用的刺针本体19投入套壳10的腔中,实现其余部件的多次使用,节约资源。
[0030] 如图4和图5所示,防护装置还包含圆环阻挡25和按压环26,位于刺针本体19一端的圆环阻挡25与刺针本体19固定连接,位于圆环阻挡25一侧的按压环26与刺针本体19固定连接,弹簧18的另一端抵在圆环阻挡25的表面并与圆环阻挡25活动连接,推动螺杆20的一端抵在按压环26的表面并与按压环26活动连接,防护装置还包含转动螺母21,转动螺母21的外径与套壳10的内径相等,转动螺母21的表面设置有适配推动螺杆20的连接孔,推动螺杆20穿过连接孔并与转动螺母21螺纹连接,防护装置还包含推动环15和顶部卡合件13,位于套壳10一端的推动环15与套壳10转动连接,推动环15的表面开设有适配转动螺母21的圆孔,转动螺母21穿过圆孔与推动环15固定连接,顶部卡合件13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安装孔22,套壳10穿过固定安装孔22并与顶部卡合件13固定连接,防护装置还包含底部卡合件14,底部卡合件14表面开设有适配转动螺母21的转动孔23,转动螺母21的一端穿过转动孔23并与底部卡合件14转动连接,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的表面均开设有相同的推动转槽24,推动转槽24的直径与推动环15的外径相等,推动环15嵌入推动转槽24中并与底部卡合件14转动连接,底部卡合件14与顶部卡合件13卡接。
[0031] 具体的,在使用时,推动螺杆20的一端与按压环26的底面紧密接触,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转动螺母21转动,转动螺母21与推动螺杆20螺纹连接,被转动的转动螺母21推动推动螺杆20沿着套壳10的径向移动,移动的推动螺杆20挤推按压环26进而推动刺针本体19滑出套壳10的腔内,通过设置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在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
14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推动转槽24,卡合的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将推动环15嵌入在推动转槽24中,使推动环15与推动转槽24相贴合,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推动螺杆20的一端在套壳10的腔中移动,推动螺杆20的另一端在尾盖16的腔中移动,通过设置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卡合,当使用后,操作人员可将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拆分,对推动环15进行消毒灭菌,实现相关部件的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0032] 工作原理:位于套壳10腔内的弹簧18和刺针本体19相对滑动设置,同时弹簧18给刺针本体19一个推力,使刺针本体19收纳在套壳10的腔中,当需要使用刺针本体19时,使用者旋转套盖12,使套盖12与套壳10分离,使用者将刺针本体19对准需要刺穿的部位,然后用推动推动环15转动,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刺针本体19滑出套壳10的腔室,通过在套壳10的外壁面设置多个刻度标识11,刻度标识11呈均等分布,套壳10为透明材料,被推动环15旋转推出套壳10腔中的刺针本体19穿刺至胸腔部位,同时操作者可通过刻度标识11观察刺入体内刺针本体19的长度,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刺针本体19的位置,同时通过将刺针本体19放置在套壳10的腔中,通过转动推动环15将刺针本体19推出,通过设置阻挡套17与套壳10螺纹连接,弹簧18的一端嵌入阻挡套17腔中,被推动的刺针本体19穿过阻挡套17的顶面,与阻挡套17接触的弹簧18给刺针本体19一个支持力,同时阻挡套17与套壳10螺纹连接,使用后的刺针本体19可以通过旋转阻挡套17,使阻挡套17与套壳10分离,相关人员将套壳10腔内的刺针本体19取出,对剩余相关部件进行杀毒灭菌,然后将未使用的刺针本体19投入套壳10的腔中,实现其余部件的多次使用,推动螺杆20的一端与按压环26的底面紧密接触,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转动螺母21转动,转动螺母21与推动螺杆20螺纹连接,被转动的转动螺母21推动推动螺杆20沿着套壳10的径向移动,移动的推动螺杆20挤推按压环26进而推动刺针本体19滑出套壳10的腔内,通过设置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在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推动转槽24,卡合的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将推动环15嵌入在推动转槽24中,使推动环15与推动转槽24相贴合,转动的推动环15推动推动螺杆20的一端在套壳10的腔中移动,推动螺杆20的另一端在尾盖16的腔中移动,通过设置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卡合,当使用后,操作人员可将顶部卡合件13和底部卡合件14拆分,对推动环15进行消毒灭菌,实现相关部件的重复使用。
[0033]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