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的连接结构及施工工艺

一种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的连接结构及施工工艺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的连接结构及施工工艺。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水利和市政引供水工程中,水量控制、排水检修等是工程运行管理调度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地下埋管上设置控制阀、检修阀和排水阀等设备,目前排水阀井主要采用砌块砌筑、预制拼装以及现场浇筑等方式,设置在排水管道交汇、拐角处,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便于定期检查。
[0003] 其中,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因具有施工效率快的特点而广泛使用,但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铸铁管与排水管线连接,将排水管线排出的水引至排水
阀井中,而装配式排水阀井的井体为混凝土预制结构,使得铸铁管与排水阀井的连接处形
成“软管与硬管”的连接情况,因此容易产生连接密封性差,装配结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0] 参照图1‑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将铸铁管5与井体固定,包括:
[0041] 连接座1,设置在井体上、与井体一体成型,铸铁管5贯穿连接座1中心开设的通孔并伸入井体内腔,铸铁管5与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
[0042] 其中,间隙内填充有浇筑体2,浇筑体2靠近间隙外的一侧涂覆有密封层3;
[0043] 变径体7,布置在铸铁管5外周侧,用于沿铸铁管5外周侧形成变径区间,变径区间的直径与通孔的内径对应匹配,且浇筑体2包覆在变径体7外;
[0044] 支撑体4,固接在通孔内壁面,当铸铁管5贯穿在通孔时,变径体7与支撑体4相抵。
[0045] 本发明通过在井体上一体成型连接座1,并利用连接座1中心开设的通孔安装铸铁管5,通过在铸铁管5外周侧设置变径体7,使得铸铁管5上形成变径区间,利用变径区间与通孔的内径对应匹配,提高铸铁管5穿设在通孔内时的连接稳定性,并且通孔内还固接有支撑体4,利用变径体7与支撑体4相抵,进一步增强铸铁管5与连接座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通过在通孔与铸铁管5之间填充浇筑体2,并且浇筑体2不仅能够将变径体7包覆,还将间隙填
充,提高了井体与铸铁管5的固定稳定性,最后在浇筑体2外侧涂覆密封层3,增强了连接密封性。
[0046] 进一步的,浇筑体2为石棉水泥。
[0047] 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缓解有效缓解铸铁管5与混凝土预制结构的连接座1之间产生“软管与硬管”的连接情况,浇筑体2优选但不限于采用石棉水泥,当浇筑后其结构干化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不仅能够在铸铁管5与连接座1之间形成硬度过渡区
域,同时结构膨胀后也将间隙封堵,增强铸铁管5与连接座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提供隔热耐火作用。
[0048] 进一步的,还包括:
[0049] 箍环6,套设在连接座1远离井体的一侧,箍环6内壁面与连接座1抵接固定。
[0050] 通过螺栓将箍环6套设在连接座1外并固定,箍环6为相对设置的两半圆环结构扣合形成,在半圆环结构的两侧一体成型有支板,支板上开设有螺栓孔,用于穿设螺栓,通过在螺栓两侧螺接螺母,实现箍环6与连接座1的固定,使得连接座1与铸铁管5之间的连接稳
定性进一步增强,并且箍环6内壁面可增设螺纹,通过螺纹与连接座1表面接触,提高箍环6与连接座1之间的接触摩擦力。
[0051] 进一步的,通孔内壁面开设有凹槽,当浇筑体2填充间隙时,浇筑体2填充在凹槽内。
[0052] 本技术方案中,凹槽为弧形、方形结构的一种,当浇筑体2填充间隙后,浇筑体2能够在凹槽内形成凸出结构,不仅增强铸铁管5与连接座1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将连接座1与铸铁管5之间的间隙有效封堵,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0053] 进一步的,支撑体4为环状钢板结构,支撑体4的内圈侧与通孔内壁面平齐,支撑体4的外圈侧延伸至井体内、并与井体锚固。
[0054] 通过在连接座1内环设支撑体4,参照图2可知,支撑体4横截面为T形结构,且凸出端伸入井体内与井体锚固,当铸铁管5穿设在连接座1内时,变径体7与支撑体4相抵,使得铸铁管5与支撑体4之间紧密相连,当铸铁管5产生结构震颤时,支撑体4能够辅助传递震动作
用,降低铸铁管5与连接座1之间产生结构分离的情况。
[0055] 进一步的,变径体7为油麻,绕设在铸铁管5外周侧以形成变径区间。
[0056] 本技术方案中,变径体7采用常见的油麻,将油麻编制成绳或者片状结构,绕设在铸铁管5外周侧,增大铸铁管5直径,不仅降低使用成本。并且也能够在铸铁管5与支撑体4之间形成吸震层,进一步降低铸铁管5震颤与连接座1的脱离作用。另外,沿周向绕设的油麻还使得铸铁管5与连接座1之间能够保持间隙,使得浇筑体2在浇筑过程中能够有效渗入凹槽
中,形成绕铸铁管5周向布置的浇筑连接结构,在浇筑体2浇筑后包覆油麻的基础上,实现增强铸铁管5与连接座1的连接稳定性。
[0057] 进一步的,密封层3为双组分聚硫密封胶。
[0058] 在浇筑石棉水泥后,通过涂覆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不仅将连接座1与铸铁管5之间的间隙填充,增强密封性,同时参照图2,密封层3还能够将箍环6与连接座1以及铸铁管5之间紧密连接。
[0059] 一种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包括:
[0060] 井体,井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拼接的井座8、至少一个井身9以及井筒10;
[0061] 上述任一项的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的连接结构,连接座1一体成型在井座8或井身9的侧壁面。
[0062]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预制装配式井体,通过预制出若干井身9,以及井座8和井筒10结构,在施工时,只需开挖至地下排水管线深度,沿由下至上依次将井座8、井身9和井筒10拼接,即可完成井体的装配,对应的,根据开挖深度的不同,可通过增设井身9调节井体长度。
[0063] 具体的,井身9的顶端和底端开设有可相互拼接的开槽,通过在井身9顶端开设内套设楔形胶圈11,并在拼接缝处内外填充环氧砂浆,从而实现预制井身9的装配式拼接。
[006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井身9直径大于井筒10,在最上层井身9顶面拼接顶盖12,将井筒10与顶盖12拼接,实现不同直径之间的连通过渡,可以理解的,井筒10也采用多段拼接结构,与井身9原理相同,不做过多赘述。
[0065] 进一步的,还包括:
[0066] 第一保温层13,设置在井筒10内,与井筒10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封堵井筒10;
[0067] 第二保温层14,设置在井筒10外,用于将井筒10和最上层井身9的顶面包覆。
[0068] 通过在井筒10内壁面固接抵凸15,方便将第一保温层13放置在抵凸15上,并可设置多层第一保温层13,增强保温防护效果,而第二保温层14则通过在井筒10外壁面涂抹防
水砂浆层,在将第二保温层14包覆在井筒10上固定,参照图1可知,第二保温层14能够将顶盖12包覆,从而提高保温效果。
[0069] 一种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的施工工艺,基于上述的预制装配式排水阀井,包括以下步骤:
[0070] 沿铸铁管5输水方向将两个井体分设为干井和湿井;
[0071] 将铸铁管5贯穿干井并伸入湿井内腔中;
[0072] 将阀体设备16设置在位于干井内的铸铁管5上,且在该干井内的铸铁管5与干井底端内壁之间设置支撑台17;
[0073] 在铸铁管5外周侧设置变径体7,使得铸铁管5分别贯穿干井和湿井侧壁上的连接座1后,变径体7能够与相邻连接座1内固接的支撑体4相抵;
[0074] 在连接座1上预制出浇筑孔,将浇筑体2沿浇筑孔浇筑至间隙内;
[0075] 待浇筑体2即将溢出间隙时停止浇筑,将箍环6套设在连接座1上并固定;
[0076] 将密封层3涂覆在箍环6与铸铁管5之间,并将浇筑体2浇筑后,间隙内的剩余区域填充,完成井体与铸铁管5的安装。
[0077] 通过沿铸铁管5输水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井体,按次序分设为干井和湿井,通过在位于干井内的铸铁管5上设置阀体设备16(为常见的排水阀、控制阀等),不仅能够作为渗水井使用,并方便人员定期对阀体设备16进行检修,而湿井结合铸铁管5能够提供对排水管系的排泥作用,通过预制装配式的多个井身9结构,通过沿水平方向将铸铁管5分别与干井的井
座8、和湿井的井身9连接,从而方便调整干井和湿井的深度,满足施工需要。
[0078] 当铸铁管5贯穿干井并伸入湿井后,通过预先在铸铁管5外绕设油麻,使得铸铁管5能够与连接座1内锚固的支撑体4相抵,并使铸铁管5能够沿周向与连接座1之间形成间隙,
然后通过连接座1上预设的浇筑孔将石棉水泥浇筑至间隙内,在石棉水泥凝固后,将箍环6
套设在连接座1外并通过螺栓固定,最后将密封层3涂覆在箍环6与铸铁管5之间的缝隙内,
即可实现井体与铸铁管5的安装。
[0079]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1沿相邻井体侧壁的内外侧对称设置,使得铸铁管5在贯穿一井体侧壁面时,能够与两连接座1连接固定,结合浇筑体2以及箍环6等连接结构,使得铸铁管5与井体的连接强度得到充分提高。
[008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
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
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