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于云平台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

基于云平台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云平台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桥梁施工按照设计内容,建造桥梁的过程;主要指桥梁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等内容。
[0003] 公开号为CN114998772B的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一体化桥梁检测方法、系统及云平台,首先,通过无人机对桥梁进行实时拍摄,这样可以尽可能确保在任一角度或者任一位置对桥梁进行拍摄,提高桥梁图像拍摄的全面性。其次,对待检测桥梁的拍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结果进行特征识别。最后,对桥梁识别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桥梁分析报告。在本申请中,通过接收无人机上传的拍摄图像,并对拍摄图像进行多维度/多模态的处理,这样能有效地将拍摄图像中不准确的桥梁图像内容剔除,进而提高桥梁识别特征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在对桥梁识别特征进行分析,能有效地提高桥梁安全检测地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桥梁检测的效率,减少了桥梁检测开销。
[0004] 针对于桥梁的安全检测时,一般基于桥梁表面的展示情况,来对桥梁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其桥梁安全隐患大部分均产生于施工过程,因未对桥梁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检测,会导致其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后续桥梁的安全性能,导致桥梁本身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实施例一
[0030]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S1、基于桥梁施工处所设置的监测设备,对钢筋编织网安装完毕后的成品编织图像进行获取(由操作人员自行控制),并对成品编织图像进行分析,识别此钢筋编织网是否符合规格,具体的,之所以要确认本钢筋编织网符合规格,便就是为了确认编织网内部编织空间是否一致,以此来保障后续在进行浇灌时,编织网两侧的浇筑量可保持一致,不会造成一端的浇筑量增多,其中,识别此钢筋编织网是否符合规格的子步骤包括:
[0032] S11、结合图2,基于成品编织图像,将位于桥墩两侧的钢筋件标定为主钢筋,其中主钢筋的两端均固定安装于桥墩两侧,且主钢筋采用15.2‑4规格的钢绞线;
[0033] S12、将与主钢筋呈现垂直关系的对应钢筋标定为辅钢筋,且辅钢筋采用的φ32精轧螺纹钢筋,此处的φ为直径规格,将相邻辅钢筋与对应若干个主钢筋的区域标定为待定区域,将待定区域所生成的若干个矩形区域面积进行确认,并标定为Mi,其中i=1、2、……、n,且n代表不同矩形区域的个数,相邻辅钢筋与交错的主钢筋之间,其主钢筋存在间隔,故通过辅钢筋的对应交错分割,便可产生若干个矩形区域;
[0034] S13、将n个矩形区域面积Mi,进行均值处理确定待定均值J,将满足:|Mi‑J|>Y1的对应矩形区域标定为异常区域,其中Y1为预设值,其具体取值由操作人员基于经验拟定;
[0035] S14、基于两侧桥墩确定成品编织图像的中轴线,将成品编织图像按照此中轴线进行镜像处理,并确定异常区域所对应的位于另一侧的镜像区域,直接确定此异常区域与镜像区域的面积差值CZ,其中CZ>0,并判定面积差值CZ是否满足:CZ>Y2,其中Y2为预设值,其具体取值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拟定,若满足,将本异常区域标定为待调区域并进行面积调整,若不满足,则不进行处理;
[0036] 后续,基于所产生的待调区域,对本成品编织网进行调整改变,使待调区域的面积值达标时停止,也就是对应的面积差值小于等于Y2时停止,因通过分析,识别出对应待调区域的对应规格不达标,若未进行调整,在后续浇灌时,会造成桥墩两侧的具体浇灌量不一致,便会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0037] 采用上述的方式便可快速锁定出钢筋编织网的不达标区域,无需人工进行检测,且检测精度能得到保障,提升检测速率;
[0038] S2、在此钢筋编织网区域浇灌完毕后,再次进行浇灌面监测,确定一组限定周期,并将本钢筋编织网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微区域,确定本限定周期内对应微区域的体积变化量,确定待夯区,并进行展示,具体的,在完成浇灌后,部分区域的混凝土会流向其他区域,便会导致某些区域在固化后,内部的混凝土总量低于其他区域的混凝土总量,其桥梁在经过长期使用后,部分区域可能会出现些许凹陷,从而导致桥梁平面质量存在问题,就需要提前分析出对应的区域,采用对应的夯实机对其进行多次夯实处理,使下端的混凝土均匀流向于每个区域;
[0039] 其中,确定待夯区的具体子步骤包括:
[0040] S21、将钢筋编织网区域均分为若干个微区域,若干个微区域的面积相同,确认对应微区域的中心点,并将中心点水平向上移动确定待定点,其移动距离为L,其中L为预设值,其具体取值由操作人员基于经验拟定;
[0041] S22、基于不同微区域的待定点,将待定点与微区域的拐点相连确定对应微区域的微型体,依据微区域的面积以及所确定的待定点,确定微型体的体积参数TJk,其中k代表不同的微区域;
[0042] S23、基于所确定的限定周期T,其中T为预设值,其具体取值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拟定,在限定周期T结束时,重新确定本钢筋编织网区域内所划分的若干个微区域,并保持对应微区域原始待定点不变,重新确定本微区域的体积参数TTk,采用TJk‑TTk=TCk确定对应微区域的体积差值TCk,将若干个微区域的体积差值TCk进行均值处理,确定待比对均值JJ,将满足:TCk>JJ的微区域标定为待夯区,反之,不进行任何标定;
[0043] 并基于体积差值TCk从大至小的方式对若干个待夯区进行排序,生成待夯区序列;
[0044] 具体的,基于所确定的若干个微区域并建立对应的虚拟的点,生成其对应微区域的微型体体积,后续基于周期结束时,确定对应的凹陷面积,基于面积之间的变化,来确定体积之间的变化,随后基于若干个不同区域的体积变化情况,来确定存在混凝土流通异常的区域,并对此类区域进行再次夯实处理,以此来保障其内部的混凝土能充分流通,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浇灌效果。
[0045] S3、基于所确定的待夯区序列,操作人员采用指定的夯实机对不同的待夯区进行夯实处理,保障对应区域的整体夯实平整效果。
[0046] 实施例二
[0047]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比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于不同桥梁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分析,以此保障后续的桥梁施工坡度;
[0048] 桥梁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一般是两侧或多侧进行同时平铺浇注施工,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二者横梁以及平板之间的平整度,不会出现拼接困难,就需要提前分析二者横梁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坡度设置,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4、获取两侧浇注施工处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值时,确定两侧浇注施工处是否存在高度差,并基于高度差,确定坡度改变数据,并将所确定的坡度改变数据直接展示,供操作人员查看,其中,确定坡度改变数据的子步骤包括:
[0050] S41、基于监控录像实时确定两侧浇注施工处的距离JL,当距离JL缩短至预设距离值时,其中预设距离值由操作人员提前根据经验拟定,因施工时尺寸的差异,只要距离JL缩短至预设距离值周边参数即可,例:JL会从7变成5,而预设距离值为6,那么当距离变成5时,便可进行后续的高度差获取,获取两侧浇注施工处的高度差G,采用:G×C1=QX,确定坡度倾斜值QX,其中C1为预设值,其具体取值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拟定;
[0051] S42、基于所确定的坡度倾斜值QX,构建一组虚拟标线,其虚拟标线分别与两侧浇注施工处的延伸区域相交,且与下端的浇注施工处的夹角为QX,确定所构建的虚拟标线的长度数值SS,采用SS×cosQX=BS确定标准长度BS;
[0052] S43、将所确定的标准长度BS以及坡度倾斜值QX进行展示,当两侧浇注施工处之间的水平长度缩短至BS时,基于所确定的坡度倾斜值QX,对浇注的平面进行坡度改变,其所改变的坡度值为QX,并按照对应的坡度平面进行后续拼接施工。
[0053] 具体的,为了保障整个桥梁的安全施工,需要充分分析桥梁两侧施工处的对应高度差,基于高度差提前分析其适宜的坡度改变距离,再进行坡度改变,基于所确定的具体数值,提前进行应对处理,以此来保障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其表面不会出现较抖的坡度平面,以此来保障整个桥梁的安全施工效果。
[0054] 实施例三
[0055]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含上述实施例的全部实施过程。
[0056] 上述公式中的部分数据均是去其纲量进行数值计算,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5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