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连接稳固的电气开关结构。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电力系统在结构、形态、运行机制、技术支撑方面正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客户对供电企业确保连续、可靠供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技术已成为配网运营和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实施载体,在实施配电自动化终端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电气开关。
[0003] 电气开关是指利用电子电路以及电力电子器件实现电路通断的运行单元,在实际应用中,电气开关大多直接安装在配电柜内部,在使用时,需要将两根线缆接入至电气开关内部,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导通,目前的线缆接入方式大多是先将线缆插入至电气开关内部,再通过拧紧螺丝的方式将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导电体表面。
[0004] 但这种接入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通过螺丝对线缆固定方式需要借助外界工具,无法快速的对线缆进行连接以及拆卸,同时电气开关通常安装在配电柜表面,线缆大多为明线,裸露在外部,当线缆受到外部牵引力时,线缆内部的导电线与导电体接触的位置容易发生松动,进而造成断路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连接稳固的电气开关结构,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外部安装有开关本体2,固定座1相对分布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供线缆穿过的接线孔3,所述接线孔3内壁上均设有导电体8,导电体8固定连接有导线9,导线9另一端与开关本体2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贯穿固定座1,所述转动杆7连接有压紧机构4以及固定机构5,压紧机构4用于将两根线缆依次压紧在两个导电体8表面,当所述压紧机构4将两根线缆压紧在导电体8表面后,固定机构5用于对两根线缆同步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自锁机构6,当所述固定机构5对线缆固定完毕后,自锁机构6自动对转动杆7进行固定。
[0028]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开关在对线缆进行连接时,先将其中一根线缆插入至接线孔3内部,随后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通过压紧机构4将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其中一个导电体8表面,随后将另一根线缆插入至另一个接线孔3内部,插入之后继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再次通过压紧机构4将另一根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另一个导电体8表面,进而对线缆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在对线缆进行连接时,可以逐一的对两根线缆进行连接,有效的提高了线缆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并且能够实现线缆的快速连接,线缆连接完毕之后,开关本体2即可通过导线9以及导电体8控制电路的导通,线缆连接完毕之后,继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触发固定机构5的运转,通过固定机构5对两根线缆进行同步固定,进一步保证了线缆的稳定性能,能够提高线缆的抗拉能力,进而提高了线缆与导电体8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断路现象,当固定机构5对线缆固定完毕时,固定座1内部的自锁会自动对转动杆7进行固定,提高了转动杆7的稳定性能,进而保证了压紧机构4对线缆的压紧效果以及固定机构5对线缆固定的效果。
[0029]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固定在转动杆7外部的第一转盘41以及第二转盘43,第一转盘41与第二转盘43侧面均抵触连接有滑杆45,其中第一转盘41侧面设有凹槽42,第二转盘43侧面设有凸起44,所述固定座1内部设有相对分布的梯形块46,梯形块46斜面与滑杆45端部抵触连接,所述梯形块46固定连接有抵杆47,抵杆47端部延伸到接线孔3内部,所述抵杆47延伸到接线孔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块49;
[0030] 初始时,其中一个推杆69端部与第一转盘41的凹槽42位置抵触连接,另一个推杆69端部与第二转盘43的圆形侧面抵触连接,在对线缆进行连接时,先将其中一根线缆插入至接线孔3内部,随后转动杆7带动第一转盘41与第二转盘43转动,第一转盘41通过滑杆45挤压其中一个梯形块46的斜面,随着转动杆7的转动,第一转盘41对抵杆47的挤压程度逐渐增大,梯形块46通过抵杆47带动压紧块49向下运动,当第一转盘41的圆形侧面与滑杆45端部抵触连接时,压紧块49恰好将其中一根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其中一个导电体8表面,该线缆固定完毕之后,将另一根线缆插入至另一个接线孔3内部,随后转动杆7继续带动第一转盘41以及第二转盘43转动,此时第二转盘43会通过凸起44挤压另一个滑杆45,滑杆45挤压另一个梯形块46,梯形块46通过抵杆47带动压紧块49向下运动,从而将另一根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另一个导电体8表面,并且当第一转盘41的圆形侧面与滑杆45抵触连接时,以及当第二转盘43侧面的凸起44与滑杆45端部抵触连接时,即使继续转动转动杆7,第一转盘41以及第二转盘43对滑杆45的挤压程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保证了压紧块49对线缆内部导电线的挤压力度,避免继续转动转动杆7导致的压力过大对导电线造成的损伤,通过该设计,可以逐一的对两根线缆进行连接,能够避免对两根线缆同时固定导致的线缆产生的松动现象,有效的提高了线缆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并且能够实现线缆的快速连接。
[0031] 请参阅图3,所述梯形块46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8,第一弹簧48另一端与固定座1内壁固定连接;
[0032] 当需要对线缆进行拆卸时,反向转动转动杆7,第一转盘41与第二转盘43对滑杆45的挤压程度降低,梯形块46在第一弹簧48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压紧块49也随之复位,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的拆卸。
[0033]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设置在固定座1内部且呈对称分布的腔体,两个所述接线孔3分别贯穿两个腔体,其中腔体内部设有相对分布的第一固定板55,第一固定板55与第二固定板56交错设置并且分别位于接线孔3两侧,所述腔体内部设有与第一固定板55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板56,第二固定板56通过固定杆57与腔体内壁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6设置在高于接线孔3的位置,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6设置在低于接线孔3的位置,所述转动杆7连接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用于对第一固定板55进行挤压,从而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固定板56表面;
[0034] 线缆连接完毕时,继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通过挤压组件对两个第一固定板55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固定板55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固定板56表面,进而对线缆起到了一个固定作用,有效的提高了线缆的抗拉能力,并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6设置在高于接线孔3的位置,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6设置在低于接线孔3的位置,第一固定板55在对线缆固定的过程中会推动线缆,并且两个第一固定板55对线缆的推动方向相反,从而对线缆起到了一个折弯作用,进而极大的提高了线缆的抗拉能力,保证了线缆与导电体8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5] 请参阅3、图4和图6,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与第一固定板55固定连接的支杆53,支杆53外部设有第二弹簧54,第二弹簧54一端与第一固定板55固定连接,第二弹簧54另一端与固定座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7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挤压板51,所述支杆53远离第一固定板5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挤压板51顶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板51表面均固定有呈对称分布且对支杆53进行挤压的挤压块52;
[0036] 线缆连接完毕时,继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带动两个挤压板51转动,挤压板51带动其表面的两个挤压块52圆周运动,初始时,支杆53端部与挤压板51表面抵触连接,随着挤压板51的转动,挤压板51会通过挤压块52对支杆53进行挤压,使得支杆53推动第一固定板55从而完成对线缆的固定,通过该设计,使得第一固定板55能够同步对线缆进行折弯以及固定,有效的提高了线缆的抗拉能力,其中第二弹簧54对第一固定板55起到了一个复位作用。
[0037]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固定板55与第二固定板56靠近接线孔3的一面均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部均固定有防滑垫片;
[0038] 通过弧形槽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固定板55与第二固定板56对线缆的固定效果,通过防滑垫片的设置能够起到一个防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线缆的抗拉能力。
[0039] 请参阅图2、图4和图7,所述自锁机构6包括固定在转动杆7外部的定位板61,定位板61内部设有定位孔62,其中固定座1内部设有与定位孔62相配合的定位杆64,所述固定座1内顶部开设有与定位杆64相适配的槽体,定位杆64上端伸入到槽体内部并与槽体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64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5,第三弹簧65上端与槽体内顶部固定连接,其中定位杆64伸入到槽体内部的一端连接有牵引组件,当需要对线缆进行拆卸时,牵引组件用于将定位杆64牵引至定位孔62外部,从而解除定位杆64对定位板61的固定;
[0040] 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定位板61转动,初始时,定位杆64端部与定位板61表面抵触连接,定位板61转动的同时定位杆64端部在定位板61表面滑动,当线缆固定完毕时,定位杆64与定位板61内部的定位孔62恰好位于同一轴线上,此时在第三弹簧65的作用下,定位杆64自动弹入到定位孔62内部,定位杆64通过定位孔62对定位板61起到了一个定位作用,进而对转动杆7起到了一个固定作用,保证了压紧机构4对线缆的压紧效果以及固定机构5对线缆固定的效果,当需要对线缆进行拆卸时,通过牵引组件将定位杆64牵引至定位孔62外部,失去了定位杆64的限位,即可反向转动杆7,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的拆卸。
[0041] 请参阅图7,所述牵引组件包括设置在槽体顶部的通道,通道贯穿固定座1的顶部,所述定位杆64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绳66,牵引绳66贯穿通道,牵引绳66贯穿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型卡杆67,所述固定座1顶部设有与“L”型卡杆67相适配的卡槽68;
[0042] 当需要对线缆进行拆卸时,通过“L”型卡杆67拉动牵引绳66,并且将“L”型卡杆67端部插入到卡槽68内部,此时牵引绳66能够将定位杆64牵引至定位孔62外部,失去了定位杆64的限位,即可反向转动杆7,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的拆卸。
[004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卡槽68内部设有推杆69,推杆69下端延伸到固定座1内部,所述推杆69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11,支撑板61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610,第四弹簧610顶部与固定座1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61表面设有对推杆69进行挤压的凸块63;
[0044] 在对线缆进行拆卸时,转动杆7带动定位板61转动,定位板61带动其表面的凸块63圆周运动,当凸块63与推杆69下端接触时,凸块63对推杆69进行挤压,使得推杆69向上运动,推杆6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将“L”型卡杆67从卡槽68内部推出,此时在第三弹簧65的作用下,定位杆64下端再次与定位板61表面抵触连接,使得下一次在对线缆进行固定时,定位杆64能够再次进入到定位孔62内部,其中还可通过推杆69是否将“L”型卡杆67抵出,从而判断出压紧机构4以及固定机构5是否解除对线缆的压紧以及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的拆卸,当凸块63不再挤压推杆69时时,第四弹簧610以及支撑板611对推杆69起到了一个复位作用,使得“L”型卡杆67能够再次插入到卡槽68内部。
[0045] 工作原理:该电气开关在对线缆进行连接时,先将其中一根线缆插入至接线孔3内部,随后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带动第一转盘41与第二转盘43转动,第一转盘41通过滑杆45挤压其中一个梯形块46的斜面,随着转动杆7的转动,第一转盘41对推杆69的挤压程度逐渐增大,梯形块46通过抵杆47带动压紧块49向下运动,当第一转盘41的圆形侧面与滑杆45端部抵触连接时,压紧块49恰好将其中一根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其中一个导电体8表面,该线缆固定完毕之后,将一根线缆插入至另一个接线孔3内部,随后转动杆7继续带动第一转盘41以及第二转盘43转动,此时第二转盘43会通过凸起44挤压另一个滑杆45,滑杆45挤压另一个梯形块46,梯形块46通过抵杆47带动压紧块49向下运动,从而将另一根线缆内部的导电线压紧在另一个导电体8表面,线缆连接完毕时,继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带动两个挤压板51转动,挤压板5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挤压块52对支杆53进行挤压,支杆53通过第一固定板55将线缆压紧在第二固定板56表面,并且第一固定板55在对线缆固定的过程中会推动线缆,从而对线缆起到了一个折弯作用,极大的提高了线缆的抗拉能力,保证了线缆与导电体8之间的连接强度,线缆固定完毕时,定位杆64自动弹入到定位孔62内部,定位杆64通过定位孔62对定位板61起到了一个定位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转动杆7的稳定性能,当需要对线缆进行拆卸时,通过牵引绳66将定位杆64牵引至定位孔62外部,失去了定位杆64的限位,即可反向转动杆7,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的拆卸。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