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转添纱用修正数据的生成。添纱是指从导纱器向横编机的针供给2根编织纱线,将一根作为主纱、将另一根作为添纱进行编织。在这里将包括切换主纱和添纱的分配在内的编织称为反转添纱,由嵌花等进行的导纱器的踢回不包括在反转添纱中。反转添纱用修正数据是指定例如开始主纱和添纱的分配的切换的时机的数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反转添纱是代替提花、嵌花等的新的编织方法。专利文献1(EP3315642B、JP6562890B)提出了使用加在一对编织纱线上的张力的差来进行反转添纱。张力大的一方的纱线在针的钩内位于下侧成为主纱,小的一方的纱线在针的钩内位于上侧成为添纱。因此,如果在编织中切换张力,则能进行主纱和添纱的切换。专利文献2(JP2018‑178292A)提出了由可动沉降片进行的主纱和添纱的切换。
[0003] 但是,在所希望的位置正确地切换主纱和添纱是困难的,如果切换了主纱和添纱的位置分散,则例如可以看到主纱的颜色和添纱的颜色在编织物内渗出。在目前的反转添纱的课题在于,在所希望的位置正确地切换主纱和添纱,特别是使切换位置的分散变小。
[0004] 在反转添纱中,正确地指定开始主纱和添纱的分配的切换的时机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用于此的修正数据受到导纱器的组合、在编织方向及跟前和进深的方向的导纱器的位置关系、编织速度、编织方向、使用的针床等的影响,不是能简单地决定的数据。另外,为了决定修正数据,需要由横编机进行多次试验编织(试编)。因此,由人工决定适当的修正数据并非现实。
[0005] 表示关联的其它的在先技术。在实施例中使用自走导纱器。自走导纱器是公知的,能在添纱中使用也是公知的(专利文献3:EP2246466B,WO2009/081583)。但是专利文献3没有言及反转添纱。
[0006] 在先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EP3315642B
[0009] 专利文献2:JP2018‑178292A
[0010] 专利文献3:EP2246466B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0042] 实施例
[0043] 在图1~图11中表示实施例的设计系统2(反转添纱用修正数据的生成系统)和修正数据的生成方法。在图1中,设计系统2和1台或多台横编机4连接,从服务器5提供学习完的支持向量回归分析装置(SVR)8的程序和回归分析用的数据,并实际安装在设计系统2内。SVR8将从编织数据抽出的主纱和添纱的切换条件作为说明变量,将开始切换动作的位置(修正数据)作为目的变量。通过将学习完的SVR8实际安装在设计系统2内,能自动地生成反转添纱用的修正数据。此外,也可以将未学习的SVR实际安装在解码系统2中,SVR在设计系统2内学习,在设计系统2内生成回归分析用的数据。
[0044] 回归分析装置,除了SVR8以外,也可以是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kNN(k近邻算法)等的结构。作为在回归分析中的目的变量的反转添纱用的修正数据,相对于说明变量的非线形性强。因此,与重回归分析装置等相比,优选为SVR、人工神经网络、kNN等,特别是优选为SVR。
[0045] 9是显示器、鼠标、键盘、笔等用户接口。存储器10存储横编机4的驱动数据(编织数据),在编织数据中包括在反转添纱中的进行主纱和添纱的切换的位置,另外,包括供给主纱和添纱的一对导纱器的编号、它们的先行和后行的关系、跟前和进深的关系、编织速度、编织方向、使用的针床等与主纱和添纱的切换条件有关的数据。
[0046] 图像识别装置11,在试编时,从设置在横编机4上的照相机14的图像识别主纱和添纱切换的位置。通用的存储器12存储用于主纱和添纱的切换的修正数据等。横编机4的种类是任意的,设计系统2除了如图1的那样设置在横编机4侧以外,也可以设置在服务器5内。
[0047] 在图2中表示横编机4和设计系统2及照相机14的关系。横编机4,例如具备前后一对针床15、15和操作针床15上的针的滑架16,从自走导纱器25、26等向针供给编织纱线,进行反转添纱。照相机14例如搭载在滑架16或自走式导纱器25、26等上。此外,导纱器也可以不是自走式,而是被滑架16带走的结构。另外,一般来说,导纱器从下部的喂纱器供给编织纱线。进而如果在1个导纱器上设置多个喂纱器,并设置切换喂纱器的相对的高度的机构等,导纱器也可以是1个。
[0048] 在反转添纱中切主纱和添纱的分配,但正确地在所希望的位置切换是困难的。因此,由照相机14拍摄进行编织的编织物19或齿口的线圈,将拍摄的图像向设计系统2输入,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18是横编机4的控制器,基于编织数据控制横编机4的滑架16、自走导纱器25、26等。
[0049] 返回到图1,设计系统2内的图像识别装置11识别主纱和添纱切换的位置,并输出来自切换的目标位置的误差。在那里,例如按照此误差的量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或通过由SVR8等AI(机器学习装置)处理误差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与需要相应地进行再次试编。如果这样做,则能大致自动地作成修正数据,不经人手地由试编进行微小调整得到适当的修正数据。此外,不经设计系统2,通过操作者由人工看来自照相机14的图像,或通过目视编织物,也能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
[0050] 在图3中表示SVR8的学习(预测模型的作成)、向设计系统2的移植(步骤S1~步骤S3)和修正数据的生成(步骤S4~S9)。在与反转添纱用的修正数据即主纱和添纱的切换动作有关的每个编织条件的数据中,根据发明者的经验,以下的说明变量是有关系的。
[0051] ■导纱器编号:按照从横编机4的跟前向进深的顺序,由对导纱器25、26等排的编号表示导纱器的位置。在实施例中是1~8。
[0052] ■跟前和进深:在切换主纱和添纱的一对导纱器之间,修正对象的导纱器从横编机4的跟前看,在跟前和进深均有2种。
[0053] ■先行和后行:在上述一对导纱器之间,修正对象的导纱器有先行或后行2种。
[0054] ■针床:作为前后任一针床,有是否进行编织的2种。在针床为前后和上下的合计4张的情况下,有前后和上下的4种,有与针床的数量相应的种类。
[0055] ■编织方向:按照切换主纱和添纱时的编织方向,从横编机4的跟前看,有向右行或向左行2种。
[0056] ■编织速度:按照切换主纱和添纱时的编织速度(滑架的移动速度),在实施例中例如有10个阶段。
[0057] 这些说明变量的组合,在实施例中合计是1280种。使横编机4实际地动作得到相对于1280组的最佳的修正数据并非现实。因此,例如使横编机4相对于100组左右动作,换言之,使横编机4相对于说明变量的组合的例如10%左右动作,得到适当的修正数据。将得到的适当的修正数据和说明变量的组合向服务器5内的SVR输入(步骤S1)。
[0058] 服务器5内的SVR,相对于输入的说明变量和修正数据的组合,通过学习生成将适当的修正数据作为目的变量输出的预测模型(步骤S2)。换言之,生成学习完的SVR8,将生成的学习完的SVR(SVR的程序和回归分析用的数据)从通信电路回线等实际安装在放置在编织工厂等中的设计系统2中(步骤S3)。在反转添纱中的编织纱线的切换中,修正数据相对于的说明变量的非线形性强。因此作为回归分析装置,优选为适合于非线形的现象的SVR、人工神经网络、kNN等。
[0059] 在设计系统2中,从编织数据抽出在反转添纱中的与编织纱线的切换有关的说明变量(步骤S4)。将说明变量向SVR8输入,得到目的变量(修正数据的预测值)(步骤S5)。由于在反转添纱中的编织纱线的切换相对于1张编织物的编织通常进行数次,所以对切换时的每个编织条件都输出修正数据。
[0060] 将随着预测值的修正数据从设计系统2向横编机4输入,进行试验编织(试编)(步骤S6)。例如搭载在自走式的导纱器或滑架16等上的照相机14对进行编织的线圈进行拍摄,由来自照相机的图像确认主纱和添纱调换的位置(步骤S7)。而且,如果切换位置从目标脱离,则以按照此误差量对修正数据进行修改的方式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步骤S8)。再次对编织物进行编织,如果得到适当的修正数据,则结束试编,将修正数据输出(步骤S9)。修正数据的微小调整既可以由人手进行,也可以自动地进行。在修正数据的微小调整中,例如优选为能使修正数据遍及多个阶段地变化,并判别怎样的微小调整是最优选的。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照相机14,由人手确认编织物。微小调整后的试编也可以省略。
[0061] 图4示意性地表示在反转添纱中的主纱和添纱的切换。如果将图的A‑A线作为切换的目标位置,则实际的切换位置在从A‑A线向左右任一方向偏移多少就是误差。单纯地说,只要将修正数据按照此误差的量进行微小调整即可。在更复杂的处理中,只要由AI(机器学习装置)处理误差即可。
[0062] 在图5~图8中表示在反转添纱中的主纱和添纱的切换方法的例子。在图5中,滑架16的三角28操作针23A~C等,例如从由针23C形成的线圈切换主纱和添纱。此外,将沉降片
24配置在针23之间,滑架16在此例中是向右行,25、26是自走式的导纱器,将各个编织纱线
21、22向针23A~C等供给。编织纱线21直到针23B为止是主纱,从针23C开始是添纱,编织纱线22直到针23B为止是添纱,从针23C开始是主纱。另外,供给主纱的导纱器先行,供给添纱的导纱器后行。在编织纱线21、22之内,从离开水平面的供给角度小的纱线成为主纱,大的纱线成为添纱。将供给角度作为α、β来表示。P1、P2是以滑架16为基准的自走导纱器25、26的位置,L1、L2是滑架16和自走导纱器25、26的距离。
[0063] 在主纱和添纱的切换中,进行导纱器25、26的先行和后行的切换,切换位置将进行切换的针23C作为基准决定。例如作成如下的结构:将针23C作为基准,导纱器25和导纱器26在交叉位置CP进行交叉。因此,在交叉位置CP以导纱器25、26交叉的方式将先行的自走导纱器25减速,将后行的自走导纱器26加速。如果相对于滑架16的相对位置调换,则导纱器25、26以等速移动的方式进行加减速。将用于自走导纱器25、26的位置的切换的减速开始位置和加速开始位置作为修正数据。
[0064] 在图6中,对图5的切换进行改进,在将滑架16作为基准的坐标系中,使导纱器25、26如图的空白箭头的那样进行反转动作。图6的P1’、P2’是导纱器26、25的反转位置。在调换导纱器25、26的位置时,存在编织纱线21、22缠绕的情况,且如果编织纱线缠绕的位置与针
23C相比处于滑架行进方向前方,则编织纱线不正确地切换。但是如果进行反转动作,则编织纱线21、22缠绕的位置与针23C相比限于滑架行进方向后方。此结果,能更正确地控制主纱和添纱的切换,能防止因为切换位置分散而可以看到编织物渗出。此外也可以将进行反转动作的距离加在修正数据的对象上。
[0065] 反转添纱,通过切换一对导纱器31、32的高度P1、P2也能实现。在图7、图8中表示2个例子。向针的供给方向由与水平面构成的角度α、β决定,主纱和添纱的分配由角度α、β决定,角度小的一方成为主纱。在那里,由滑架16带走一对导纱器31、32或使其自走。如果从导纱器31、32的下端的喂纱器供给编织纱线,在导纱器31、32上设置喂纱器的升降机构,则能进行反转添纱。
[0066] 在图7中,来自导纱器31的编织纱线21是最初的主纱,来自导纱器32的编织纱线22是添纱。而且在交叉位置CP使导纱器31、32的喂纱器在高度方向交叉。此外,H1是用于供给主纱的滑架基准的高度,H2是用于供给添纱的滑架基准的高度。
[0067] 在图8中,对图7的切换进行改进,在使导纱器31的喂纱器上升到位置P2”后,进行反转而下降。另外,在使导纱器32的喂纱器下降到位置P1”后,进行反转而上升。在图8的切换中,与图7相比,能编织编织物的渗出少的编织物。
[0068] 反转添纱的方法,在主纱和添纱的切换中,与编织条件相应的修正数据是任意的,只要是所需要的数据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导纱器绕铅直轴旋转来切换向针的供给角。另外,也可以切换向编织纱线施加的张力的大小。在此情况下的修正数据,例如是张力的切换时机。进而,也可以由可动沉降片切换主纱和添纱。但是与这些切换相比,在图5~图8中能进行渗出更少的切换,在与反转动作相伴的图6、图8中能进行渗出特别少的切换。
[0069] 图9、图10表示学习数据的例子和来自SVR8的目的变量(修正数据)的预测值。相对于10个阶段的编织速度中的3个阶段进行学习,如果是编织速度0.8m/s和1.0m/s,则仅相对于导纱器的一部分进行学习。在这里,目的变量(修正数据)表示相对于进行切换的针在编织方向前方换算成针的间距并在哪个位置开始导纱器的切换操作。在目的变量中存在小数点是因为比1根针量的间距更精密开始切换。另外在切换操作中的控制导纱器的加减速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用于切换的加减速的开始位置的基础上,将加减速方式本身追加到目的变量中。
[0070] 例如在图9的左侧的情况下,编织速度是0.8m/s,使第八号导纱器从先行转移为后行。在此情况下,在从目的针起17.3根量前方开始切换动作是SVR8的预测值。另外,为了使成对的第七号导纱器从后行转移为先行,在从目的的针起15.9根针分前方开始切换动作是预测值。在成对的导纱器之间,切换动作的开始位置不同。
[0071] 如果在第七号和第八号导纱器之间进行切换,则在多数情况下,需要相对于相同的导纱器的对进行逆向的切换。在图10中表示此数据。在此情况下,相对于第七号导纱器的修正数据的预测值是15.7根量前方,相对于第八号导纱器是16.3根量前方。
[0072] 图11表示由图9、图10的修正数据进行了反转添纱的编织物。编织是环绕编织。图中的“1”是图9的进行了修正数据的处理的位置,图中的“2”是图10的进行了修正数据的处理的位置。进行切换的目标位置不是沉降弧,而是针弧。此外,在此例中由SVR8的预测值那样的修正数据进行了编织,但如果对修正数据进行微小调整则能更正确地控制主纱和添纱的切换位置。在实施例中,可得到渗出少的编织物。这样,可以以比较少的准备作业由反转添纱进行代替提花、嵌花的编织。在横编机4之间的机器差异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优选为修正数据的微小调整对每台横编机都进行。作为说明变量,也可以是将编织纱线的宽度和摩擦系数等纱线物性、编织纱线的向导纱器的供给方向从针床的左侧、从右侧或从中央上部等种类加在说明变量上。
[0073] 符号的说明
[0074] 2:设计系统
[0075] 4:横编机
[0076] 5:服务器
[0077] 6:设计系统(主体)
[0078] 8:支持矢量回归分析装置(SVR)
[0079] 9:用户接口
[0080] 10:存储器(编织数据用)
[0081] 11:图像识别装置
[0082] 12:存储器(通用)
[0083] 14:照相机
[0084] 15:针床
[0085] 16:滑架
[0086] 18:控制器
[0087] 19:编织物
[0088] 21、22:编织纱线
[0089] 23A~23C:针
[0090] 24:沉降片
[0091] 25、26:自走导纱器
[0092] 28:三角
[0093] 31、32:升降导纱器
[0094] CP:交叉位置
[0095] L1、L2:离开滑架的距离
[0096] P1:主纱供给位置
[0097] P2:添纱供给位置
[0098] H1、H2:滑架基准的高度
[0099] α、β:离开水平面的供给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