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气胸穿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式新生儿气胸穿刺针。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气胸穿刺抽气是治疗气胸的重要方法,气胸主要是由于肺泡的破裂,或者是肺部的损伤,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出现肺部的压缩,造成胸痛、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肺部的压缩大于30%,就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促进肺部的复张,气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并通过穿刺针抽气,通过复查胸片了解肺部复张的情况,必要时多次反复抽气,直至肺部复张完全。
[0003] 目前的气胸穿刺针都是裸露在外的,然后通过医护人员将其插入人体内,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气胸穿刺针与医护人员手部接触,从而导致气胸穿刺针受到污染,进而导致人体容易受到感染,并且在气胸穿刺针插入人体后,没有对气胸穿刺针进行固定,使得气胸穿刺针在使用时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其作业,降低其抽气效率。
[0004]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回收式新生儿气胸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参照图1‑4,一种可回收式新生儿气胸穿刺针,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下端开设有圆形槽2,圆形槽2内壁开设有两个凹槽3,两个凹槽3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杠4,两个丝杠4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滑块5,两个滑块5侧壁分别与两个凹槽3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块5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6,两个竖杆6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穿刺针7,穿刺针7内开设有锥形腔8,锥形腔8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10,锥形腔8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侧壁贯穿固定杆1上端并延伸至其外部设置,固定杆1上设有驱动两个丝杠4转动的驱动机构,固定杆1上设有对固定杆1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穿刺针7上设有对穿刺针7进行稳定的稳定机构。
[0027] 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杆1侧壁的环形槽13,环形槽13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连接板26,多个连接板26远离环形槽13内壁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圆环14,圆环14靠近固定杆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齿环15,两个凹槽3内壁上方开设有两个通槽16,两个丝杠4侧壁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17,两个齿轮17分别贯穿两个通槽16内设置,两个齿轮17侧壁分别与齿环15侧壁啮合,圆环14上设有对圆环14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0028] 限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圆环14侧壁上方的螺栓19,固定杆1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螺栓19配合的螺纹孔18,多个螺纹孔18沿固定杆1侧壁周向均布设置。
[0029] 进一步的,转动螺栓19使得螺栓19与其对应的螺纹孔18配合,进而对圆环14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两个丝杠4不再转动,进而对穿刺针7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时对圆环14误碰,导致圆环14转动,从而对穿刺针7的位置造成影响。
[0030] 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侧壁的环形板20,环形板20下表面与固定杆1下表面齐平,环形板20内开设有多个条形腔21,条形腔21底部开设有多个吸附孔22,圆形槽2内设有对条形腔21内吸气的吸气机构。
[0031] 吸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圆形槽2内壁的固定环23,固定环23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气囊24,伸缩气囊24下端分别与两个滑块5上端固定连接,伸缩气囊24内壁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吸气管25,多个吸气管25远离伸缩气囊24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条形腔21顶部固定连接。
[0032] 进一步的,两个滑块5下移会带动伸缩气囊24伸长,进而伸缩气囊24内压强减小,使得伸缩气囊24通过多个吸气管25对多个条形腔21内吸气,使得多个条形腔21内存在负压,进而环形板20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多个吸附孔22与人体表面紧密贴合,进而对固定杆1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固定杆1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穿刺针7的作业。
[0033] 稳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穿刺针7侧壁的多个放置槽27,多个放置槽27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条28,多个弹性条28呈中空状,多个弹性条28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9,进气管29侧壁贯穿固定杆1上端并延伸至其外部设置。
[0034] 锥形腔8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2,螺旋叶12侧壁与锥形腔8内壁贴合,使得进入锥形腔8内的气体通过螺旋叶12导流后通过通孔10流出肺部,降低了气体从肺部的流出速度,增加了治疗效果。
[0035] 本发明中,在初始状态下,穿刺针7位于圆形槽2内,进而避免了穿刺针7裸露在外与医护人员手部接触,从而导致穿刺针7受到污染,进而导致人体容易受到感染,然后医护人员将固定杆1和环形板20与人体表面贴合,使得穿刺针7正对插入位置,然后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圆环14,带动与圆环14内壁固定连接的齿环15转动,进而齿环15带动两个齿轮17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与两个齿轮17内侧壁固定连接的两个丝杠4顺时针转动,使得与两个丝杠4侧壁螺纹连接的两个滑块5向下移动,进而两个滑块5通过多个竖杆6带动穿刺针7下移,使得穿刺针7插入人体内,随后转动螺纹连接的圆环14侧壁的螺栓19,使得螺栓19与其对应的开设在固定杆1侧壁的螺纹孔18配合,进而对圆环14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两个丝杠4不再转动,进而对穿刺针7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时对圆环14误碰,导致圆环14转动,从而对穿刺针7的位置造成影响;
[0036] 随后通过多个进气管29将多个弹性条28内泵气,使得多个弹性条28远离放置槽27内壁的侧壁拱起,使得多个弹性条28侧壁与人体紧密贴合,从而对穿刺针7的位置进行稳定,避免其在作业时出现晃动,影响其治疗效果;
[0037] 随后医护人员通过连接管9对锥形腔8内抽气,进而气体可以通过多个通孔10流出肺部,从而对肺部进行复苏,并且由于锥形腔8内设置的螺旋叶12,使得气体通过螺旋叶12导流后流出肺部,降低了气体从肺部内的流出速度,增加了治疗效果;
[0038] 在两个滑块5下移时,此时两个滑块5会带动伸缩气囊24下移,进而伸缩气囊24伸长,进而伸缩气囊24内压强减小,使得伸缩气囊24通过多个吸气管25对多个条形腔21内吸气,使得多个条形腔21内存在负压,进而环形板20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多个吸附孔22与人体表面紧密贴合,进而对固定杆1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固定杆1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穿刺针7的作业;
[0039] 在治疗后,此时转动螺栓19,使得螺栓19与螺纹孔18分离,然后在逆时针转动圆环14,进而两个齿轮17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个丝杠4逆时针转动,进而两个滑块5带动穿刺针7上移至圆形槽2内,此时两个滑块5会对伸缩气囊24挤压,使得伸缩气囊24内的气体通过吸气管25进入条形腔21内,使得条形腔21内为正压,进而环形板20与人体表面分离,从而便于对固定杆1取下。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