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袜针组

导袜针组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的开口端缝合的组件,特别关于固定如袜子的圆筒状纺织材料的导袜针组。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般袜子的制造流程是先通过圆织机编织制成管状纺织品,再通过一片体组件41及一转移组件42将位于圆织机的管状纺织品转移至一颚部单元50,将管状纺织品的一端缝合,以形成袜子的趾部;
[0003] 而该颚部单元50包括两个半圆,其中一个半圆为固定颚部51、另一个半圆为活动颚部52,固定颚部51上承载有多个导袜公针60,而活动颚部52上则承载有多个导袜母针70,该活动颚部52可旋转180度使该颚部单元50呈一闭合状态K1或一开启状态K2,当颚部单元50位于闭合状态K1时,各该导袜公针60的前端分别抵于各该导袜母针70的前端,而活动颚部52呈开启状态K2时,各该导袜公针60的延伸方向与各该导袜母针70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4] 而片体组件41及转移组件42将管状纺织品转移至颚部单元50时,会先将管状纺织品的线圈L分别转移至各该导袜公针60及导袜母针70,此时再驱动该活动颚部52旋转180度使该颚部单元50呈该闭合状态K1,并驱使转移组件42与该片体组件41上移,将导袜母针70的线圈L向上推动至邻接导袜公针60的线圈L,使原本位于导袜母针70上的线圈L移动至导袜公针60上,与原本位于导袜公针60的线圈L形成线圈对LL,之后即可通过一缝纫针80缝合导袜公针60上的线圈对LL,以完成管状纺织品一端的缝合作业;
[0005] 其中,请参照图5、6,现有技术中的导袜公针60的前端具有一凸端部61,而导袜母针70的前端具有一端槽71,当颚部单元50呈闭合状态K1时,各该导袜公针60的凸端部61插设于该端槽71内,以期让原本位于导袜母针70上的线圈L顺利地移动至导袜公针60上,然而,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导袜公针60的凸端部61往往容易与导袜母针70的端槽71有错位的情况而无法精准地对位,如此一来将造成线圈L在移动的过程中卡在导袜公针60的凸端部61而无法顺利地完全转移至导袜公针60上,进而造卡线的缺点。
[0006]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导袜公针60的结构请参照图7、8所示,其包括一针尖部62,针尖部62沿着一纵向延伸W,该针尖部62具有一侧面621,该针尖部62自该侧面621延伸一侧壁63,该侧壁63与该针尖部62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趋近于90度,由此,导袜公针60的横截面实质上呈L型,该侧壁63与该针尖部62之间形成一信道64,该信道64供以让该缝纫针80穿置,以缝合导袜公针60上的线圈对LL;
[0007] 然而,请参照图8所示,该侧壁63于其中一端具有一顶面631,该导袜公针60另具有一凹槽65,该凹槽65的开口朝向该侧壁63的顶面631,因此,线圈L于导袜公针60向上移动时将有被推入该凹槽65的风险,而当线圈L被推入凹槽65时,将被卡设于凹槽65内并被侧壁63的顶面631干涉,进而面临卡线的状况。
[0008] 为克服前述诸多缺点,需要一种能够顺利引导线圈的导袜针组。

具体实施方式

[01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袜针组,于具体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至14所示,该导袜针组,包括:
[0103] 至少一导袜公针10,具有一第一板身部11、一第一驱动板部12及一第一延伸板部13,该第一驱动板部12自该第一板身部11的一第一侧面111延伸,该第一驱动板部12具有类似L型的转折,使其大概呈勾状,该第一驱动板部12与该第一板身部11之间则形成一第一凹槽14,使该导袜公针10供以通过该第一驱动板部12扣设结合于一导袜针座30,该第一延伸板部13自该第一板身部11远离该第一驱动板部12的一端向下延伸,该第一延伸板部13具有相对的一内侧13A及一外侧13B,该第一延伸板部13的内侧13A与该第一板身部11的一第一底面112接邻,该第一延伸板部13于该内侧13A延伸一侧边延展部15,使该第一延伸板部13与侧边延展部15的截面呈L形,而该侧边延展部15自该第一延伸板部13的内侧13A延伸至该第一板身部11的第一底面112。
[0104] 进一步的定义该第一延伸板部13自该第一板身部11的该第一底面112向下延伸,该第一底面112与该第一侧面111衔接且该第一底面112与该第一侧面111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θ1,该第一夹角θ1大概呈90度。
[0105] 较佳的,该第一延伸板部13连接该第一板身部11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尖端131,该第一尖端131具有一第一宽度D1,该第一延伸板部13具有一衔接段132,该衔接段132连接该第一尖端131,该衔接段132具有一第二宽度D2,该第一宽度D1小于该第二宽度D2。
[0106] 进一步定义该侧边延展部15具有衔接的一横向段151及纵向段152,该横向段151自该第一板身部11的第一底面112延伸,该纵向段152则自该第一延伸板部13的内侧13A延伸,该横向段151及纵向段152之间则形成弧形的一圆角153。
[0107] 进一步定义该第一延伸板部13沿着一纵向X延伸,第一延伸板部13的内侧13A及外侧13B之间的延伸方向为一横向Y,而该第一底面112沿着该横向Y延伸,该侧边延展部15朝一垂直方向Z转折延伸,该横向X、纵向Y及该垂直方向Z相互垂直。
[0108] 该第一尖端131沿着该垂直方向Z的宽度为该第一宽度D1,该衔接段132沿着该垂直方向Z的宽度为该第二宽度D2。
[0109] 进一步定义该第一尖端131具有一第一靠抵侧面131A位于该第一尖端131的外侧13B,该第一靠抵侧面131A为一斜面。
[0110] 通过前述可知,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可通过使该侧边延展部15自第一延伸板部13的内侧13A延伸至该第一板身部11的第一底面112,进而让侧边延展部15呈现连续延伸并具有一圆角153的型态,进而让线圈L移动转至圆角153时即会回落,而不会被侧边延展部15干涉,且于本实施例中亦不具有如现有技术中的凹槽结构,线圈L自不会有卡线的问题。
[0111] 于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导袜母针20,各该导袜母针20具有一第二板身部21、一第二驱动板部22及一第二延伸板部23,该第二驱动板部22自该第二板身部21的一第二侧面211延伸,该第二延伸板部23自该第二板身部21远离该第二驱动板部22的一端延伸,该第二延伸板部23连接该第二板身部21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尖端231,该第二尖端231供以抵于该第一尖端131。
[0112] 于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尖端231具有一第三宽度D3,该第三宽度D3大于该第一宽度D1。
[0113] 于较佳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至17所示,该导袜针组供以装设于一导袜针座30,而该导袜针座30,包括:
[0114] 一固定颚部31及一活动颚部32;
[0115] 该固定颚部31,呈半环形,该固定颚部31具有一第一弧槽311;
[0116] 该活动颚部32,呈半环形,该活动颚部32与该固定颚部31枢接,使该活动颚部32可相对该固定颚部31旋转180度,进而让该导袜针座30可呈一闭合状态S1或一开启状态S2,该活动颚部32具有一第二弧槽321;
[0117] 该导袜公针10供以通过该第一驱动板部12扣设于该第一弧槽311,使各该导袜公针10结合于该固定颚部31;
[0118] 该第二驱动板部22具有类似L型的转折,使其大概呈勾状,该第二驱动板部22与该第二板身部21之间则形成一第二凹槽24,该导袜母针20供以通过该第二驱动板部22扣设于该第二弧槽321,使各该导袜母针20结合于该活动颚部32,进一步的定义该第二延伸板部23自该第二板身部21的一第二底面212向下延伸,该第二底面212与该第二侧面211衔接且该第二底面212与该第二侧面211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θ2,该第二夹角θ2大概呈90度,该第二尖端231具有一第三宽度D3,该第三宽度D3大于该第一宽度D1,该第二延伸板部23具有相对的一内侧23A及一外侧23B;
[0119] 该第二尖端231沿着该垂直方向Z的宽度为该第三宽度D3。
[0120] 进一步定义该第二尖端231具有一第二靠抵侧面231A,该第二靠抵侧面231A位于该第二尖端231的内侧23A,该第二靠抵侧面231A为一斜面,当该导袜针座30呈闭合状态S1时,该第二靠抵侧面231A靠抵于第一靠抵侧面131A。
[0121] 通过前述可知,本发明可通过使导袜公针10的第一尖端131的宽度小于导袜母针20的第二尖端231的宽度,进而能够增加导袜公针10与导袜母针20相抵时错位的裕度,即使导袜公针10与导袜母针20相抵时具有些微错位的情况,仍不会产生卡线的问题。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