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容置件、泵头及压力泵

容置件、泵头及压力泵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容置件、泵头及压力泵。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临床中粘膜下切除术中,可以通过输注压力泵实现内镜黏膜下注射隆起。现有输注压力泵中,存在灰尘易进入泵体以及伸缩杆伸缩易对人造成伤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43] 现有的输注压力泵,在活塞杆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灰尘易进入泵体的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活塞杆的两端均伸出泵体,活塞杆伸出泵体的部分与外界接触,易粘附灰尘,因此,活塞杆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易将粘附于自由端的灰尘带入泵体,影响泵体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容置件、泵头及压力泵能够改善该技术问题。
[0044]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置件200,用于连接于泵体100的外部,泵体100具有用于容置活塞杆300的容置腔室120,容置件200设置有用于与容置腔室120连通的滑动通道201,滑动通道201用于使活塞杆300伸出泵体100外部的自由端320伸入。
[0045] 容置件200设置滑动通道201,容置件200与泵体100连接后,滑动通道201与容置腔室120连通。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伸出泵体100,并且可滑动地伸入滑动通道201内,在活塞杆300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容置件200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具有防尘作用,避免外部灰尘粘附在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上,从而避免活塞杆300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将外部灰尘带入容置腔室120,造成药液污染无法使用。同时,容置件200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还具有防护作用,避免活塞杆300伸缩过程中对人造成人身伤害。
[0046] 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容置件200位于泵体100的左端,容置件200设置的滑动通道201横向延伸。具体地,滑动通道201为柱形通道,与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滑动配合。活塞杆300的左端为自由端320,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伸出泵体100,活塞杆300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与容置件200的滑动通道201配合。容置件200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具有防尘和防护作用。
[0047]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容置件200远离泵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相对滑动通道201的内壁朝向滑动通道201的中心延伸的止位部,以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进行止位。止位部相对滑动通道201的内壁凸出设置,活塞杆300往复移动过程中,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抵住止位部,活塞杆300止位。也就是,止位部的位置,限制了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在滑动通道201内移动的长度范围,设置止位部有助于阻止异常情况下活塞杆300作超出设定的运动行程范围的移动,对活塞杆300起到保护作用。
[0048] 具体地,请参照图2,止位部为容置件200远离泵体100的一端端部。止位部设置在滑动通道201远离泵体100的一端。滑动通道201的长度限制了活塞杆300移动的范围。
[0049]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容置件200设置有用于连通滑动通道201与容置件200的外部的透气孔202。透气孔202使得滑动通道201内的气压和外界保持一致,不会产生压强差,保证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能够在滑动通道201内顺利滑动。同时,因为泵体100用于输送无菌产品,灭菌气体可以通过透气孔202进入滑动通道201内,再进入容置腔室120,在容置腔室120内为无菌产品创造无菌环境。
[0050]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透气孔202位于容置件200远离泵体100的一端。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在滑动通道201内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和滑动通道
201远离泵体100的一端之间形成的空腔体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透气孔202设置在容置件200远离泵体100的一端,透气孔202与该空腔连通,能够保证该空腔与外界保持连通,也就是该空腔与外界不会产生压强差,从而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能在滑动通道201内顺畅滑动。具体地,透气孔202可以设置于容置件200上的任意位置,只要连通滑动通道201和容置件200的外部,使得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能够在滑动通道201内顺畅滑动即可。
[0051]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透气孔202位于容置件200的端部中心位置,透气孔202正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透气孔202正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也就是透气孔202的中心线与活塞杆300的轴线重合,活塞杆300与滑动通道201滑动配合,透气孔202的中心线与滑动通道201的中心线重合。透气孔202位于容置件200的端部中心位置,滑动通道201的中心位置与容置件200的中心位置重合,滑动通道201呈柱状,容置件200也呈柱状。透气孔202正对滑动通道201的中心,在活塞杆300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和滑动通道201远离泵体100的一端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的气体能够均匀地从正对滑动通道201中心的透气孔202流出,使该空腔内的压强分布更加均匀,避免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受力不均作偏离自身轴向的移动。
[0052] 继续参照图2,具体地,透气孔202开设于止位部上。具体地,容置件200设置一端开口的滑动通道201,滑动通道201的开口端用于与容置腔室120连通,滑动通道201远离开口端的一端形成止位部。止位部的中心开设透气孔202。
[0053] 再次参照图2,容置件200包括安装盖210以及与安装盖210连接的容置筒220,安装盖210以及容置筒220共同限定出滑动通道201,安装盖21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泵体100。滑动通道201从安装盖210延伸至容置筒220内,安装盖210与泵体100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拆卸和组装。
[0054]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10和容置筒22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同理,安装盖210和容置筒220也可以分体设置后再连接。
[0055]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1以及第二端面212,第一端面211用于与泵体100密封接触,容置筒220为圆筒,容置筒220与安装盖210的第二端面212连接,容置筒220的轴线与第二端面212垂直。
[0056] 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第一端面211位于安装盖210的左侧,第二端面212位于安装盖210的右侧,第一端面211与泵体100的外壁紧密接触,以实现安装盖210与泵体100之间的密封;容置筒220与第二端面212连接,且与安装盖210一体成型。
[0057] 继续参照图2,具体地,安装盖210垂直于套筒轴向的截面近似六边形。安装盖210的整体形状近似六棱柱。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之间连接有六个侧面,六个侧面沿着活塞杆300的周向依次连接。六个侧面相对容置筒220的外壁凸出设置。
[0058]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容置件200还包括紧固件;安装盖210设置有第一孔213,第一孔213用于与泵体100上设置的第二孔对应,紧固件同时与第一孔213以及第二孔配合,以将安装盖210固定至泵体100。具体地,安装盖210具有相对容置筒220的外壁凸出的边沿,该边沿用于实现与泵体100地连接。第一孔213开设于该边沿上。安装盖21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泵体100。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盖210与泵体100可以采用卡合、卡接等方式连接。
[0059] 继续参照图2,具体地,第一孔213和第二孔均为螺孔,紧固件采用螺栓,螺栓共同与第一孔213和第二孔配合,将安装盖210与泵体100固定。螺栓结构简单,安装盖210和泵体100拆卸和组装快捷方便。
[0060]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孔213、第二孔以及紧固件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孔绕活塞杆300的周向均匀分布。对应的,多个第一孔213绕活塞杆300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紧固件也绕活塞杆300的周向均匀分布。一方面,增强安装盖210和泵体100的连接强度;另一个方面,使得安装盖210周向受力均匀,避免安装盖210上受力不均影响安装盖210的强度。
[0061] 继续参照图2,具体地,第一孔213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孔的数量也为四个,紧固件的数量也为四个,相邻的两个第一孔213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第二孔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紧固件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第一孔2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二孔和紧固件的数量与第一孔213的数量匹配。
[0062]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置件200,容置件20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与容置腔室120连通的滑动通道201,以使伸出容置腔室120的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伸入,容置件200对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具有防尘和防护作用,避免将外部灰尘带入容置腔室120,以及伸缩过程中对人造成人身伤害。
[006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置件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64] 容置件200设置与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滑动配合的滑动通道201,实现活塞杆300的平稳移动。
[0065] 容置件200设置连通滑动通道201和外部的透气孔202,保持滑动通道201与外部压强相同,避免产生压强差,实现活塞杆300自由端320在滑动通道201内的顺利滑动,避免压强差导致活塞杆300移动受阻。
[0066] 容置件200与泵体100之间通过安装盖210可拆卸地连接,拆卸和组装方便快捷。
[006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泵,再次参照图1,压力泵包括泵头11。压力泵还包括驱动装置12、控制装置等。
[0068] 请再次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泵头11,包括泵体100和容置件200,容置件200与泵体100连接。
[0069]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泵体100设置有容置腔室120。泵头11还包括活塞杆300以及连接于活塞杆300的活塞400,活塞400位于容置腔室120内,活塞400可滑动地与容置腔室120的内壁密封连接。活塞400与容置腔室120内壁滑动配合,活塞400可以在容置腔室120内往复移动,并且活塞400外壁与容置腔室120内壁之间密封,不会渗漏。
[0070]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活塞400位于活塞杆300的中部,活塞杆300的两端分别形成驱动端310以及自由端320,驱动端310用于与驱动装置12连接,自由端320可滑动地伸入滑动通道201。
[0071] 活塞杆300的驱动端310和自由端320均伸出泵体100。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活塞杆300的左端为自由端320,活塞杆300的右端为驱动端310。容置件200位于泵体100的外部且与泵体100连接,容置件200上设置的滑动通道201与容置腔室120连通,使得伸出泵体100的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能够从容置腔室120伸入滑动通道201内,且与滑动通道201滑动配合。
[0072] 驱动装置12位于泵体100的外部,活塞杆300的驱动端310伸出泵体100与驱动装置12连接,容置腔室120从左到右延伸,驱动装置12驱动活塞400在容置腔室120内左右往复移动,使得活塞杆300的自由端320在滑动通道201内左右移动。具体地,驱动装置12包括驱动电机、滑轨、丝杆和滑块,丝杆设置在滑轨上且与电机驱动连接,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且与丝杆螺纹连接,驱动电机驱动丝杆正反转的过程中,带动滑块沿着滑轨往复移动。滑块与驱动端310连接,在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塞杆300往复移动。
[0073]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泵体10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11、第二单向阀112、第三单向阀113以及第四单向阀114;活塞400将容置腔室120分隔成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泵体100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01、第一出液口102、第二进液口103以及第二出液口104,第一单向阀111安装于第一进液口101,第二单向阀112安装于第一出液口102,第三单向阀
113安装于第二进液口103,第四单向阀114安装于第二出液口104;第一进液口101以及第一出液口102均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第二进液口103以及第二出液口104均与第二腔室122连通;泵头11具有活塞400朝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腔室121内的流体通过第一出液口
102流出,第二进液口103处的流体流入第二腔室122内的第一状态;以及活塞400朝向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进液口101处的流体流入第一腔室121内,第二腔室122内的流体通过第二出液口104流出的第二状态。
[0074] 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活塞400与泵体100之间密封连接,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之间不连通,也不会泄露。泵体100上,第一进液口101、第一出液口102、第二进液口103以及第二出液口104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预设方向”为图1中的箭头A所指的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为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
[0075] 泵头11在第一状态下,活塞400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腔室121减小,第一腔室121内的流体经第一出液口102流出;第二腔室122增大,第二进液口103处的流体流向第二腔室122内。泵头11在第二状态下,活塞400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腔室121增大,第一进液口101处的流体流向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减小,第二腔室122内的流体经第二出液口104流出。泵头11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出液口102出液,第二状态下,第二出液口104出液,即在活塞400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连续出液。
[0076]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泵头11还包括进液管500和出液管510,进液管500的一端与无菌液体箱600连通,第一进液口101和第二进液口103均与进液管500连通。出液管510的一端与手术器械610连接,第一出液口102和第二出液口104均与出液管510连通。
[0077] 继续参照图1,具体地,第一单向阀111的进液端与进液管500连通,第一单向阀111的出液端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第二单向阀112的进液端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第二单向阀112的出液端与出液管510连通;第三单向阀113的进液端与进液管500连通,第三单向阀113的出液端与第二腔室122连通;第四单向阀114的进液端与第二腔室122连通,第四单向阀
114的出液端与出液管510连通。
[0078]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出液管510设置有截止阀530。当驱动装置12中的驱动电机停电后,截止阀530启动。当驱动装置12断电后,截止阀530阻断出液管510,避免出液管510内的部分液体流入手术器械610。
[0079] 工作过程: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当活塞400从图1中左侧向右侧(第二预设方向B)运动时,第一腔室121形成负压,进液管500的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111进入第一腔室121内,同时,第二腔室122形成高压,第二腔室122内的液体通过第四单向阀114流入出液管510中。当活塞400从图1中的右侧向左侧(第一预设方向A)运动时,第一腔室121形成高压,第二腔室122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单向阀112流入出液管510,同时,第二腔室122形成负压,进液管500的液体通过第三单向阀113进入第二腔室122内。由此,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交替地对出液管510供液,实现持续稳定的泵送作业。
[0080] 在医疗器械中,特别是泵送无菌液体进行手术时,流量输送不持续、稳定。临床上目前普遍使用手动加压压力泵,其缺点在于压力较低,不能精确控制压力,排出的液体压力随着释放由大到小,关键是粘膜隆起分离需要多次连续手动加压,而每次加压容量小,使用者需要耗费很大体力,速度很慢;现有自动压力泵实现连续注液,但需要采用双腔双活塞400双驱动结构,往复致动两个独立的活塞杆300交替注液,这种结构设计复杂,需要精确控制两个驱动机构相互配合完成,整个控制过程也比较复杂。
[0081] 本实施例提供的泵头11,通过采用双腔室单活塞400结构,实现自动不间断连续输出高压液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双动力机构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的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单活塞400双腔室连续输注泵,活塞400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交替地对出液管510供液,实现持续稳定的泵送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不间断输出高压液体,活塞400和驱动装置12仅设置一个,便于安装、控制,结构简单。
[0082]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活塞400包括活塞体410以及弹性的密封件,活塞体410与活塞杆300连接,活塞体410设置有环形槽420,密封件呈环形,密封件套设于环形槽420且与容置腔室120的内壁密封连接。
[0083] 活塞400与容置腔室120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通过弹性的密封件实现。环形槽420在活塞体410上沿活塞杆300的周向延伸,密封件套设在环形槽420内。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