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渔具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钓鱼浮子。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钓鱼浮子包括可以使得钓鱼浮子浮在水面上的浮子体。浮子体中部设置有长孔,长孔内设置有长条状的橡胶块与一根细软金属丝。细软金属丝一端弯折形成弯钩。细软金属丝穿过橡胶块并穿过浮子体的整个长孔。
[0003] 但是,一般的钓鱼浮子在鱼咬钩时需要钓鱼者拉动鱼竿,使得鱼的嘴被弯钩勾住。之后,钓鱼者可以收线将鱼从河中拉起。这种方式需要钓鱼者一直关注浮子的情况,较为消耗钓鱼者的精力。对于其他钓鱼渔具同样如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1]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钓鱼浮子,包括中部设置有长孔的浮子体1。浮子体1上设置有引线环13。浮子体1为椭圆形。浮子体1两端直径小,中间直径大,从而使得浮子体1能够较好的漂浮在河面上。当鱼咬钩时能够更好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浮子体1位置的变化,从而提醒使用者拉起鱼竿。浮子体1的长孔内穿设有中空的固定杆2。固定杆2头端设置有弹力件3。所述的弹力件3包括支撑杆301。支撑杆301上套接有指示条302。指示条302能够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指示条302的变化,从而将鱼竿拉起。
[0032] 支撑杆301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03。所述的连接环303配合连接有皮筋304。皮筋304另一端配合连接有绳体305。进一步的,固定杆2上设置有与连接环303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块306。支撑杆301上套接有弹簧307,且弹簧307的长度等于指示条302底端到限位块306顶端之间的距离。连接环303穿过限位块306,且通过弹簧307的设置使得支撑杆301不能继续向下移动,在弹簧307与限位块306的双重限位下,支撑杆301的被固定在固定杆2中,达到使得支撑杆301被安装在固定杆2上的目的。
[0033] 如图3与图6所示,绳体305上固定套接有卡块4。固定杆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上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的安装槽6靠近固定杆2的一侧的两侧侧壁设置有腰型槽
7。腰型槽7卡接有圆块8。所述的两个圆块8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卡板9。卡板9转动至90度时,卡板9与固定杆2之间形成容置区10。容置区10对应卡块4设置有卡槽101。卡槽101与固定杆
2中部中空位置的空间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使得卡块4卡入到卡槽101中。进一步的,卡块
4为球形卡块4。通过将卡块4设置为球形,使得卡块4能够更轻易的卡接在卡槽101中,相比较于其他形状的卡块4,发生卡死的可能性较小。
[0034] 优化的,固定杆2于卡槽101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面11。通过弧形面11的设置,使得卡块4能够顺滑的卡入到卡槽101中,达到防止卡块4卡死的目的。
[0035] 当鱼咬钩并拉动绳体305时,卡板9转动。卡板9转动使得卡块4在皮筋304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进入到固定杆2中,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将鱼嘴钩住。在这个过程中,卡板9从与固定杆2之间成90度转动至与固定杆2平齐,且由于弹力的存在,使得与卡块4连接的圆块8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圆块8受损,使得卡块4与安装架5脱离。通过腰型槽7的设置,使得当圆块8受到冲击时,圆块8会沿着腰型槽7移动至靠近固定杆2的位置处,此时,卡板9与安装槽6一侧抵接,使得部分冲击力被卡板9分担,而不单单只有圆块
8承受冲击,减小圆块8损坏的几率。
[0036] 未设置卡槽101时的钓鱼浮子状态图如图8所示,图中卡板9远离卡板9与固定杆2的铰接处的一端与卡块4之间的距离为L1,卡块4到卡板9与固定杆2的铰接处的距离为L2。当卡块4与卡板9抵接时,卡块4对卡板9产生挤压,从而使得卡块4与卡板9之间存在摩擦力。
以卡块4的位置作为支点,以F大小的力对卡板9一端施加作用力。此时主动力矩为F*L1。设置卡槽101时的钓鱼浮子状态图如图7所示,图中卡板9远离卡板9与固定杆2的交界处的一端与卡块4之间的距离为L3,卡块4到卡板9与固定杆2的交界处的距离为L4。以F大小的力对卡板9一端施加作用力。此时主动力矩为F*L3。对比上述状态图,其中L1小于L3。L2大于L3。
根据力臂原理,力臂长省力(L1<L3),因此增加卡槽101后较为省力,只需要更小的力就可以触发卡板9,提高了钓鱼浮子的灵敏度。
[0037] 绳体305穿过卡块4的一端同时穿过卡板9。进一步的,卡板9于卡槽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可供绳体305穿过的套环14。通过套环14的设置,使得套环14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引导绳体305向着套环14的方向偏移,从而使得绳体305上连接的卡块4也同时偏移。卡块4能够更好的卡接在卡槽101中。
[0038] 优化的,固定杆2靠近安装架5的位置处套接有配重套12。配重套12的设置能够增加钓鱼浮子靠近安装架5位置的重量,从而使得钓鱼浮子能够较好的直立在水中。
[0039]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的卡板9一端设置有调节板
18,调节板18上设置有调节槽19。调节槽19两侧设置有定位槽20。
[0040] 优化的,卡板9靠近安装架5的一侧设置有斜面21,另一侧设置为平面22。
[0041]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当卡块4卡接在斜面21一侧时,卡板9的灵敏度较高,适合承载较少的鱼饵以及钓取小鱼。当卡块4卡接在平面22一侧时,卡板9的灵敏度较低,使得卡板9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够实现转动,能够承载重量较大的鱼饵,使得钓鱼浮子抛出的距离较大。
[0042] 优化的,安装架5两侧设置有标记圆块23。通过标记圆块23的设置, 使得使用者能够区分灵敏度不同的位置处。
[0043] 整体工作过程:在使用前,使用者拉住鱼钩,带动与鱼钩相连的绳体305向下移动。当绳体305移动至绳体305上套接的卡块4与卡槽101契合时,同时转动卡板9,使得卡板9与固定杆2之间成90度。
卡板9转动至与固定杆2成90度时卡板9能够将一部分的卡槽101遮挡,使得形成的卡槽101露出的空间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防止卡块4在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固定杆2中,固定卡块4的位置。当鱼咬钩时,鱼的重量压在鱼钩上或者鱼拉动鱼钩,使得绳体305向下移动。绳体305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牵引与固定杆2成90度的卡板9转动。此时,绳体305向下移动导致卡块4也继续移动,从而导致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当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时,皮筋304的反向弹力带动绳体305反向移动,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达到不需要使用者拉起钓竿就可以实现自动将鱼钩住的目的。与此同时,进入到固定杆2中的指示条302在弹簧307的作用下反向移动,从固定杆2中移出。使用者可以看到指示条302的变化从而拉动鱼竿,将鱼钓上。
[0044] 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的情况如图4所示,图中卡块4位于固定杆2中部,此时弹簧307未受力而处于自然状态。按照图中箭头一15方向拉动绳体305,使得卡块4从固定杆2中按照箭头一15方向移动。当卡块4移出固定杆2时,卡板9按照图中箭头二16的转动方向转动。转动后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皮筋304处于拉伸状态,弹簧307处于压缩状态,指示条302完全进入到固定杆2中。当鱼咬钩并按照图中的箭头三17方向拉动绳体305时,卡块4继续向下移动,且绳体305带动卡板9反向转动。在皮筋304与弹簧307的向上的弹力作用下,指示条
302从固定杆2中移出,提醒使用者注意,并且自动的将绳体305回收,状态图回复到如图4所示,此时鱼钩能够钩住鱼嘴,从而防止鱼逃脱。
[0045] 整体效果:1、本发明的第一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利用绳体305将卡块4与卡板9连接起来。当卡块4卡入到卡槽101中时,卡板9与固定杆2配合形成的卡槽101的大小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使得卡块4能够较好的卡接在卡槽101中。而当鱼咬钩时,绳体305受到鱼的拉动,从而使得卡块4不再与卡槽101相契合。此时,在皮筋304的作用下,绳体305回收,从而使得鱼钩将鱼嘴钩住。这种方式使得不需要使用者在鱼咬钩时将鱼钩上提,使得鱼嘴被鱼钩钩住,而是能够自动的将鱼嘴钩住。
[0046] 2、本发明的第二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弹力件3中的皮筋304与弹簧307的设置,使得卡板9转动时,卡块4能够在皮筋304与弹簧307的作用下沿着浮子体1顶部回弹,从而将鱼钩刺入到鱼嘴中3、本发明的第三个创造点在于:通过支撑杆301上的连接环303与两个限位块306之间的卡接,使得支撑杆301能够较好的安装在固定杆2中。连接环303能够使得皮筋304穿过,作为皮筋304安装的工具。支撑杆301上的指示条302套接在支撑杆301上,从而使得指示条302随着支撑杆301的移动而移动。拉动绳体305使得卡块4与卡槽101契合时,指示条302进入到固定杆2中。当鱼咬钩时,指示条302能够从固定杆2中移出,从而提醒使用者拉动鱼竿。
[0047] 4、本发明的第四个创造点在于:通过斜面21以及调节板18的设置,使得设置灵敏度不同的档位,使得卡块4的位置变动能够改变卡板9的灵敏度。斜面21的一侧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承载重量较小的鱼饵以及适合钓小鱼。平面22的一侧灵敏度较低,能够承载重量较大的鱼饵,提高钓鱼浮子抛出较大的距离也不会使得卡板9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