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浪涌抑制电路的电子产品。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子产品的构成元件中,电容器与电感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电子产品与电源接通瞬间,由于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电源对电容器瞬间充电会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该浪涌电流可能会达到电子产品静态工作电流的10倍~100倍,其容易对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件会造成损伤,降低电子产品的寿命,甚至也可能直接烧毁电子产品。
[0003] 另外,在电子产品与电源关断瞬间,由于电子产品突然断电,电感器由于自感会产生很大的浪涌电压,该浪涌电压同样容易对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件会造成损伤,降低电子产品的寿命,以及甚至也可能直接烧毁电子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电子产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该电子产品100包括电源输入引脚10、浪涌抑制电路20和负载30。其中,该负载30包括电容器(图未示)与电感器(图未示)等电子器件。该浪涌抑制电路20连接于该电源输入引脚10与该负载30之间,其用于抑制该电子产品100与外部电源1接通瞬间所产生的浪涌电流、以及用于抑制该电子产品100与外部电源1关断瞬间所产生的浪涌电压。
[0023] 该浪涌抑制电路20包括分压电路21、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侦测电极引脚22、偏置电阻R3、放电电阻R4和第二晶体管Q2。该分压电路21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分压元件24和第二分压元件25,该第一分压元件24与该第二分压元件25之间具有公共分压节点M。该第一晶体管Q1包括控制端G1、第一导通端S1和第二导通端D1。该第二晶体管Q2包括控制端G2、第一导通端S2和第二导通端D2。其中,该第一分压元件24与该第二分压元件25优选为电阻。
[0024] 该电源输入引脚1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1连接,该电源输入引脚10的另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导通端S1连接。该分压电路21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导通端S1与地之间。该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G1与该公共分压节点M连接。该第一电容C1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导通端D1与控制端G1之间。该第二电容C2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导通端D1与地之间。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导通端D1还连接至该负载30。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导通端S2通过该放电电阻R4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G1,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导通端D2接地,该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G2通过该偏置电阻R3接地。该侦测电极引脚22的一端用于与该外部电源1连接,该侦测电极引脚22的另一端用于与该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G2连接。其中,该电源输入引脚10与该侦测电极引脚22优选为条形结构,且该侦测电极引脚22的长度小于该电源输入引脚10的长度。该第一晶体管Q1优选为N沟道场效应管,该控制端G1为栅极,该第一导通端S1为源极,该第二导通端D1为漏极。该第二晶体管Q2优选为P沟道场效应管,该控制端G2为栅极,该第一导通端S2为源极,该第二导通端D2为漏极。
[0025] 下面以用户将该外部电源1与该电子产品100连接、以对该电子产品100进行充电为例,说明该电子产品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 该外部电源1首先通过该分压电路21对该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该第一电容C1所存储的电荷量逐渐增加,相应地,该第一晶体管Q1从截止状态逐渐变为导通状态,从而,该外部电源1所提供的电源电压通过该第一晶体管Q1缓慢地输出到该负载30,并且同时对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该第二电容C2用于保持负载30的电压稳定。
[0027] 另外,当该外部电源1与该电子产品100接通瞬间,该侦测电极引脚22由于较该电源输入引脚10的长度短,因此,该电源输入引脚10先于该侦测电极引脚22与该外部电源1接通。该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G2通过该偏置电阻R4接地,其电势相当为0伏,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导通端S2通过该放电电阻R3与该公共分压节点M连接,该第一导通端S2的电势大于0伏,因此,该第二晶体管Q2导通,该放电电阻R4与该第二分压元件25并联连接。在该侦测电极引脚22与该外部电源1接通后,该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G2的的电势大于其第一导通端S2的电势,该第二晶体管Q2截止,该放电电阻R4所在的支路断路。
[0028] 当该电子产品100充电完毕之后,用户将该电子产品100与该外部电源1相分离,由于该侦测电极引脚22的长度相较该电源输入引脚10的长度短,因此,该侦测电极引脚22先于该电源输入引脚10与该外部电源1相分离。相应地,该第二晶体管Q2导通,该第一电容C1通过该放电电阻R4和该第二晶体管Q2放电。由于该第一电容C1与该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G1相连接的一端的电势变低,该第一晶体管Q1对应由导通状态逐渐变化为截止状态,相应地,该外部电源1通过该第一晶体管Q1输入到该负载30的电源电压逐渐变小。在该外部电源1与该电源输入引脚10分离之后,该外部电源1停止提供电源电压到该电子产品100。
[0029]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子产品100由于具有该浪涌抑制电路20,因此当该电子产品100与该外部电源1接通时,该外部电源1首先需通过该分压电路21对该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当该第一电容C1与该第一晶体管Q1相连接的一端的电势升高后,该第一晶体管Q1相应由截止状态变化为导通状态,从而达到让该负载30缓慢加电的目的,避免该外部电源1对该负载30中的电容器瞬间充电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进而保护该电子产品100。
[0030] 此外,由于该外部电源1与该电子产品100关断时,该侦测电极引脚22先于该电源输入引脚10与该外部电源1相分离,从而该第二晶体管Q2导通,该第一电容C1通过该放电电阻R4放电。相应地,该第一晶体管Q1从导通状态逐渐变化至截止状态,因此,在该外部电源1还未从该电源输入引脚10完全移出时,该外部电源1输入到该负载30的电源电压已逐渐变小,从而,当该外部电源1从该电源输入引脚10完全移出时,该外部电源1输入到该负载30的电源电压变为0伏。由于输入到该负载30的电源电压是逐渐变化至0伏的,因此该负载30中的电感器不会因自感而产生很大的浪涌电压,进而保护该电子产品100。
[0031]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电子产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该电子产品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产品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电子产品200的浪涌抑制电路50中的第一电容C3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Q3的控制端G3与地之间。
[0032]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电子产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该电子产品3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产品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电子产品300的浪涌抑制电路80相较于该电子产品200的浪涌抑制电路50省略第二分压元件。
[0033] 其中,该电子产品200、300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电子产品100的工作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4]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的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