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于钩编织带机的浮线针

用于钩编织带机的浮线针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钩编织带机针(crochet galloon machine needle),即,浮线针(floating stitch needle),其特别用在钩编织带机中。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钩编织带机是用于生产织物网的专用机,例如,用于生产皮带的镶边或缎带,床垫镶边,拉链带,用于例如胸罩的肩带的镶边或缎带,弹性绷带,纱布绷带等。
[0003] 用于生产织物网的钩编织带机是已知的,如DE 44 17 692 A1和DE 29 30824 A1所公开的。该机器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同步后退和前进移动的一组针,所述针的每一根的端部承载带有弹性腿的针钩。所述针生产由例如细小针迹条纹或针迹线圈构成(其也被称为“关边(closed fringe)”)的针织或钩编产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步移动的一组导针首先放置至少一条底线并且任意地也可以放置附加的弹性线。此外,还提供导线器,所述导线器相对于形成针迹链的纱线横向地喂入下面的所谓的纬线,或者以来回运动的方式插入所述纬线。该纬线在所述针迹链中自我绑定。
[0004] 这种钩编织带机需要高的引出力以便正常运转。所述引出力将织物网从针拉离并由此拉伸仍挂在针上的半个针迹,以便为可靠地插入纬线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及确保新形成的针迹不被摆脱掉。当产品密度增大时,材料的引出张力必须降低,以便生产出高材密度所必须的细小针迹。考虑到呈现高材料密度的平纺织品,已产出针迹的针迹上端距针钩中的半个针迹的针迹底端的距离非常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几乎等于零。这导致难以在已产出针迹的针迹上端与半个针迹的针迹底端之间可靠地衬入纬线。取决于要生产的织物网的图案,纬线可连接所述网的所有针迹链或只连接针迹链的一部分。在后一种情况中,所述纬线被称为部分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图1显示的是一种用钩编织带机生产的网形针织品10的一个简单例子的细节。所述针织品10包括多个相邻排布的但不串套在一起的针迹链11,12,13,14,所述针迹链中的每一针迹链是由它自己的底线15,16,17,18形成的,由此这些针迹链也被称为“关边”。各个所述针迹链11,12,13,14的纵向方向与所生产出的织物网的纵向方向相一致。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设有纬线19,所述纬线从一边到另一边交替横穿过针迹行11到14并被绑定在各个针迹中。这样做时,所述纬线19可大致以直角延伸到所述网形针织品或针迹链11到14的纵向方向。因此,所述纬线19总是连续地运动通过每个针迹链11到14的同时生成的针迹,所述针迹被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0023] 除底线15外,在针织品内还可能结合附加经线20,可在图2的第一针迹行11中看到。例如,所述底线15是非弹性(硬)线,而所述经线20可以是弹性(软)线。进而,所述各个针迹链11,12等可彼此相互串套在一起,也如图2所示。准确获得的所述绑定或最终形式的针迹外观根据参与针迹形成过程的系统元件的相对运动而定,所述系统元件在下文被解释。
[0024] 所述针迹形成系统包括保持在第一针板22中的导针21,以及,任选的,保持在第二针板24中的附加导针23。所述导针21的第一个可被用于例如引导所述底线15。保持在相同针板上的附加导针引导其它针迹链的底线。与此不同,所述导针23用于引导附加经线20。所述针板24的附加导针对应于经线。
[0025] 进一步的,导线器25被用于喂送所述纬线19,对于每一行针迹,所述导线器在每个针迹形成过程中从织物网的一边到另一边横移一次,并且,这样做时,将所述纬线置于刚形成的半个针迹上。
[0026] 进一步的,所述针迹形成系统包括钩编织带机针,在下文中简称为针26。所述针26的一端被保持在未特别示意的针板中。此外,所述针被支承在针床27内,由此可沿所述针的纵向方向前后移动。所述针26被支承在所述针床27内的适当针槽54内,在针迹形成过程中,所述针在针槽的底部上沿轴向方向前后滑动。
[0027] 在彼此之间,针26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接下来的关于一个针26的描述类似地适用于所有其它的针26。
[0028] 就本发明而言,特别关注的是所述针26的结构。所述针本身在图3和4中被特别示出。所述针26具有杆28,如图3所示,该杆28可以是直的或者也可以弯向其在图3中未被示出的非切断的左侧的端部,或曲柄状或以其它方式构造。向着图3所示右侧的端部,所述杆28以针迹形成部分29终止。沿着所述针迹形成部分29,所述针26具有直的窄下侧面30,例如,所述侧面也被称为针背。
[0029] 窄的针上侧面31从所述杆延伸,例如,最初与所述窄的下侧面30平行或相对于所述窄的下侧面呈一微小的倾斜度。在转换点32处,所述针的上侧面31邻接针头,其被构造为针钩33并属于所述针迹形成部分29。
[0030] 所述针钩33围出内部空间34,在向着窄的下侧面30的方向上其被杆28的直的突起35所限定。延伸部分35终止在针钩头部36内,具有限定针钩内侧37的内部轮廓,例如其具有圆弧的形式。所述针钩内侧是弯曲的,例如,呈围绕中心38的圆弧的形式。假定中心轴线A延伸穿过该中心38并延伸穿过假想的针钩中心。另外,如果针钩内侧37不具有圆弧形状,则所述中心轴线A以针钩内侧37一半的高度居中或者以所述内部空间34一半的高度居中。
[0031] 图3所示的钩编织带机针的所述针钩头部36在图3用虚线所示的其假想的针钩外侧37上(所述针钩外侧以一恒定距离延伸)具有从杆28和针钩33延伸出的引导突起40。所述引导突起40在向下方向(即,朝着下侧面30)例如被直的斜坡限定,并且在向上方向例如被直的上侧面42限定。所述斜坡41和所述上侧面42在优选为圆形的尖端43处彼此过渡。该尖端43优选位于中心轴线A的上方。在此情形下,所述尖端的曲率半径明显小于内侧37的曲率半径。
[0032] 此外,在图3中用虚线所示的所述斜坡41和所述上侧面42的两条假想的延伸线的交点44优选位于中心轴线A的上方,并且还优选位于点45的上方,在该点45处所述针钩内侧37过渡到优选弹性配置的腿46的直轮廓。换言之,所述点45距所述中心轴线A的距离小于所述交点44距所述中心轴线A的距离。进而,所述腿46的端部优选为圆形。该圆形的加工优选与所述尖端43的圆形加工相一致。
[0033] 所述腿46实质上是直的并且它的一个例如是略弯的端部47以回弹的方式紧靠所述杆28或紧靠在设置在所述杆上的凹处内。
[0034] 所述引导突起40具有两个侧翼48,49,其可以呈现平的表面,如图4所示。所述表面例如朝所述尖端43会聚。但是,所述侧翼48,49也可以是弧形或具有其它形状。而且,它们可彼此平行。所述侧翼48,49优选具有圆形边缘,例如,其也优选过渡到所述上侧面42和所述斜坡41的平的表面中。
[0035] 独立于其位置、形式和截面,任何已知的针的针钩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引导突起40。
[0036]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7以图1中的针迹链11和纬线19为例来解释纺织品的生产过程:
[0037] 为了助于理解,需要指出在针床27内的所有的针26相对于彼此同步运动。类似地,保持在共同针板上的所述导针21相对于彼此同步运动。所述针迹的形成过程以所述针26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前后运动而产生,由此,所述导针21区域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适应于所述底线15绕所述针成圈,以使所述底线置入针钩33内以形成针迹。其后,当所述针26被驱出时,半个针迹50,由于作用在针迹链11上的高引出张力,从针钩33被移出并运动到杆28上。然后所述导针21将底线15再次绕针钩33成圈,将所述底线15布置在所述针钩内。当所述针26被缩进时,就位在杆28上的半个针迹50从针钩33上滑落,在此情况下,由针钩33捕捉的线在该过程中被拖带通过所形成的针迹。其结果是,新的半个针迹50在针钩33的内部空间34内形成。在图5中示出的状态以新的半个针迹50被再次获得。
[0038] 参照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过程,作用在针迹链11上的引出力必须被定量为刚好足够大以使所述针迹形成过程无错误地进行。与之协同的,特别关注所述纬线19的喂送。如图5和6所示的,所述纬线放置在最新形成的半个针迹50的上游或下游。这样做时,所述针26的特殊形式,特别是其引导突起40的作用,确保纬线19被引导到希望的位置。这在图7中又被单独示出。由导线器放置的所述纬线19的一部分可撞击所述引导突起40的斜坡41,例如,大致同高或略高于纵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当所述针26在箭头51的方向上被驱出时,所述纬线19滑入所述半个针迹50上的其希望的位置。纬线19的这一运动在图
7中通过箭头52来标示。所述纬线19的希望的位置以虚线通过圆53来标示。
[0039] 这样做时,即使是在生产非常稠密的针织品时,或者例如当半个针迹50由于仅仅微小的引出张力而非常小时,针迹形成系统的正确操作也能被保障。由于所述引导突起40,所述纬线19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导入到其希望的位置。由此,所述针26具有大的纬线捕捉范围,因此确保了钩编织带机的可靠且低磨损的运转。
[0040] 根据本发明的钩编织带机针26在其针钩外侧39上具有带尖端43的引导突起40,其优选位于针26的中心轴线A的上方。该针26具有增大的纬线捕捉范围并因此特别适用于稠密针织品的制造。此外,所述针使得能够以降低的引出张力进行操作,并且任选的,也可以使得能够以降低的纬线张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提高所有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
[0041] 附图标记列表
[0042] 10针织品
[0043] 11第一针迹链
[0044] 12第二针迹链
[0045] 13第三针迹链
[0046] 14第四针迹链
[0047] 15第一底线
[0048] 16第二底线
[0049] 17第三底线
[0050] 18第四底线
[0051] 19纬线
[0052] 20经线
[0053] 21导针
[0054] 22第一针板
[0055] 23导针
[0056] 24第二针板
[0057] 25导线器
[0058] 26针
[0059] 27针床
[0060] 28杆
[0061] A中心轴线
[0062] 29针迹形成部分
[0063] 30窄下侧面
[0064] 31针上侧面
[0065] 32过渡点
[0066] 33针钩
[0067] 34内部空间
[0068] 35延伸部
[0069] 36针钩头部
[0070] 37针钩内侧
[0071] 38中心
[0072] 39针钩外侧
[0073] 40引导突起
[0074] 41斜坡
[0075] 42上侧面
[0076] 43尖端
[0077] 44交点
[0078] 45点
[0079] 46腿
[0080] 47端部
[0081] 48侧翼
[0082] 49侧翼
[0083] 50半个针迹
[0084] 51箭头
[0085] 52箭头
[0086] 53圆—纬线的希望位置
[0087] 54针槽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